玉米青枯病的发生
420
切换pc版
  玉米青枯病,也称玉米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全国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病情发展迅速,来势凶猛,一般病株率在10%-20%,严重的40%-50%,特别严重的高达80%以上,农民称之为“暴死”,对玉米产量影响极大。 

  症状:玉米青枯病是典型的土传根病,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到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玉米发病后,多数叶片由下而上表现青枯症状,少数为黄枯症状,茎基变软变褐,果穗下垂。有的病株茎基1-3节变褐色,剖开茎基维管束间隙常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按病情发展速度和症状特点,可分为急性型和普通型。急性型发病速度快,往往在1-2天内全株迅速失水枯萎,似开水烫,叶片突然出现青灰色、枯萎的早死现象,呈青枯状;普通型发病较慢,一般在5-10天内全株才表现症状,整株叶片自茎下端开始并向上依次黄枯或青黄枯,茎基初呈褐色水渍状斑,表皮失水轻微皱缩,进而变软成条纹凹陷,严重者叶片全部黄枯,根坏死,茎基髓部中空,极易折倒。 

  发病规律:玉米青枯病为多种病菌侵染所致,其病原菌又为多寄主和半腐生性的,病菌在土壤、肥料中的病株残体组织和种子上越冬,翌年从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因此病残体和种子带菌是主要侵染来源。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品种、生态环境和栽培管理因素有密切关系,其中高温高湿是病害的主要流行条件。 

  1、气候条件:玉米青枯病发病时期是在玉米生长后期,因此,抽雄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对病害的发生影响最大,特别是灌浆至蜡熟期,这段时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重阴暴晴是发病综合有利条件。茎基部叶鞘间雨后集水温度大,容易发病。若连续暴雨后突然转晴,气温剧升,往往会导致青枯病大流行。 

  2、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其抗性差异显著。一般来说高秆、中晚熟品种较矮杆、早熟品种抗病。 

  3、生长环境:水田玉米重于旱地玉米,低洼地玉米重于坡地玉米,秋玉米重于春玉米,连作地玉米重于轮作地玉米,覆盖地膜玉米重于露地玉米。 

  4、生育期:玉米生育期不同,发病程度不同,蜡熟期重于乳熟期,乳熟期重于灌浆期,抽雄前很少表现症状,越是生长后期病情越重。 

  5、栽培管理:施氮肥过多,过度密植、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对植株造成各种损伤,都会加重发病。氮、磷、钾合理施用,可促进玉米植株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抗病能力。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