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惊纹粒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806
切换pc版
    水稻惊纹粒也称水稻裂纹米,机米工艺上称爆腰,是稻米加工过程中产生碎米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研究证实:惊纹粒率大于60%,碎米率就将超过50%。1999年,惊纹粒所占比率的高低已经作为国家粮库收购水稻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惊纹粒已严重影响稻米的商品性和经济性,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效益。

  惊纹粒的形成原因 惊纹粒形成的原因除了与本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有直接关系外,还与品种在后期灌浆程度等好坏,收获期早晚和稻谷入库前的晾晒、烘干等机械作用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惊纹粒的形成与温度、水分、太阳辐射等气候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田间长相与成熟度对惊纹粒的影响 水稻中后期灌浆不足,子粒充实不好是早衰水稻惊纹粒率高的重要原因。秆青子黄的稻穗,惊纹粒率较低,蜡熟期倒伏,水稻青枯及贪青对裂纹米都有一定的影响,成熟度差对裂纹米形成的影响在不同品种间敏感性不同,玻璃质米低于粉质米。

  收割期对惊纹粒的影响 水稻稻谷含水量低于14%时惊纹粒率高,水稻成熟后,随着收割期的推迟,稻谷及糙米含水量逐渐下降,裂纹米率也显著提高,可见米粒含水量对整精米率的影响很大。不同品种的适宜收割期范围也不同,米质较好的品种,其收割弹性略大于米质较差的品种。

  温度与太阳辐射对惊纹形成的影响 风干条件下,裂纹米率增加较小或未增加,变化不显著,而在日晒条件下,惊纹米率则显著提高,强烈的太阳辐射对米粒惊纹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对日光反应不一,玻璃质米的惊纹粒增加率显著低于粉质米。

  雨水对惊纹粒形成的影响 稻谷水分对裂纹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而稻谷含水量的高低,除了与其成熟度有关外,还与环境有关。水稻成熟后遇到雨水或露水,对惊纹粒的形成起较强的促进作用,说明外源水分加剧米粒的涨缩作用,导致米粒形成裂纹。不同品种对外源水分的敏感性略有差异,同样表现为玻璃质米小于粉质米。

  机械收获和翻晒对惊纹粒形成的影响 随着水稻产业化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然要使用一些大型机器进行收获与晾晒。由于机械的的撞击和脱粒时来回的翻动,会明显地提高惊纹粒率,直接产生了部分碎米。随着稻谷水分的降低和翻晒次数的增加,裂纹米率和碎米率有所提高,随稻谷在晒场晾晒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加剧的趋势。

  烘干对惊纹形成的影响 为了使水稻能够安全贮藏,必须使其达到安全水分。除了自然晾晒外,烘干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干燥温度过高、干燥过速、失水过快都将增加惊纹粒率。

  惊纹粒的防治措施 针对惊纹粒的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裂纹米的发生。

  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品种子粒发育特性,满足子粒形成,结实、灌浆高峰期的肥水要求,防止早衰、贪青、青枯、倒伏等不良熟相的发生。措施上,水稻生长中期需适当控肥节水,防止旺长而倒伏,孕穗期需巧施穗肥,协调好体内的碳氮比,满足水稻生态需水,以合理的肥水调节,促进结实、灌浆的顺利进行。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减少腹白及心白,成熟期撤水不要过早,蜡熟期适时排水。为适时收割创造条件。

  适时收割 适期收割是优质品种获得最佳优质米的简便方法之一。过早收割,生青米、茶色米、死米多,这些米干燥时,失水过快,脱水收缩过程中淀粉之间形成空隙,容易产生裂纹米;过迟收割遇高温雨水时,惊纹粒会加剧,延后收割又比提前收割惊纹率高。适期收割是指品种在85%-90%谷粒黄化时收割。

  提高收获质量 用机械收割时,最好改截流滚筒式收获为轴流滚筒式收获,用该机收获可使破壳率、损失率均控制在1.5%以内,脱粒速度控制在1.33-1.62千米/小时速度收割,场地翻晒尽量减少机械在稻谷上来回走动和推碾,可实行人工翻晒,最好改为低温烘干。

  调整好低温烘干的温度与干燥率 稻谷干燥时,热空气首先使谷物表层的水分蒸发,然后米粒内部的水分向表层扩散,后者比表层水分蒸发阻力大,速度慢,只有当表层的水分蒸蒸日上发后内部水分才能逐步扩散至表面而被蒸发,干燥温度过高,速度过快,使米粒内部水分很难相应扩散至表层,从而使米粒产生爆腰、龟裂。在采用机械干燥时,一般在温度35℃以下,干燥率(每小时水分减少的量)1.5%为好,采用自然干燥时,尤其是新收的稻谷,不宜连续曝晒时间过长。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