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灰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504
标签 :玉米;病害; 切换pc版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是目前中村乡发病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玉米病害,重病时叶片大部变黄枯焦,破坏叶片光合作用和植株的组织,, 影响营养物质的运输和积累,造成果穗下垂,籽粒松脱干瘪,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一般损失产量10―20%,严重田块30―50%,少数田块可造成绝收。

  灰斑病在苗期几乎不发生,多在玉米抽雄初期发病,灌浆至乳熟期进入发病高峰期。当前中村乡玉米生长普遍处于拔节至抽穗期,今年由于长期高温干旱少雨,发病时期推迟,目前发病面积还不大,病害的影响尚在可控范围。但同时由于持续的高温干旱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降低了植株抗病性,如有几次降雨,温暖、湿润的气象条件可能导致灰斑病严重发生,不进行防治,则将导致病害暴发流行,可引起大面积田(地)块叶片干枯,7-10天可见田(地)块玉米叶片一片枯焦。

  近日中村乡范围内降了几场大雨,有效地缓解了旱情,但也给灰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必须加强防控措施。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选种抗病品种是最重要的防病措施

  近几年在中村乡种植的品种中表现出抗性好、产量高、综合性状好的有屯玉7号、海禾1、2号、楚单7号、长城799、兴黄单892等杂交种。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病叶等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翌年田间初侵染源,减少发病机会。农家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3、开沟排水

  四周开沟排水,达到雨后田间无积水,避免造成田间高温高湿环境,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合理密植,实行规格化种植

  可采取塑盘育苗移栽,,等行距(行距80?M×株距40?M);或宽窄行条播(行距90?M×株距40?M)。净种每亩密度4000-4500株,可达到植株个体与群体结构的协调,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5、平衡施肥,促使玉米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氮磷钾配合施用:亩施1500―2000公斤农家肥, 50公斤普钙作底肥;苗期(3―4叶期)每亩追施硫酸钾10公斤,尿素10――12公斤;6―7叶期每亩追施20―28公斤尿素作拔节肥;9―12叶期(大喇叭口期)视土壤肥力情况,亩施30―40公斤尿素作攻穗肥,抽穗扬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作粒肥。

  6、药剂防治:根据玉米灰斑病发生、发展和为害特点,主要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抽雄穗期和灌浆初期等3个关键时期进行药剂防治,在喷药时最好先从玉米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喷施,以每个叶片喷湿为准。药剂可选用80%代森锰锌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5%丙环唑15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或70%进口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7~10天后再施1次药,共施2―3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