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培育草鱼种是获得高产鱼种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密度的饲养情况下,草鱼种烂鳃和肠炎发病较为普遍,而且这两种病易同时发生,发病时死亡率高,对培育草鱼种的危害较大。笔者在生产实践中就这两病的防治措施作了一些探讨,下面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发病症状
培育草鱼种的池塘面积共11.6亩,分别为1号池塘6亩,2号池塘2.6亩,3号池1.6亩,4号池塘1.4亩。发病前1天~2天,病鱼隐于水表层,体色发黑,常有病鱼在离塘边不远处游动,拍掌鱼即潜入水中;3天~4天,病鱼增多并出现死亡现象;一周左右死亡数量大增,每天死亡鱼种 (100g/尾~150g/尾)在30尾左右。目检病鱼可见:鱼的鳃丝严重腐烂,呈“白鳃”,粘有大量污泥,严重的鳃丝软骨外露,鳃盖骨表皮充血,呈现典型的“开天窗”症状,同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可见腹腔内有淡黄色液体流出。镜检可见,肠壁微血管充血,肠粘膜细胞溃烂、脱落,肠内无食,肠道内有乳状黄色腥臭粘液。基于以上症状,诊断为草鱼烂鳃并发肠炎症。
二、防治方法
针对以上症状和分析的思路,采取以下方法:
1.全池泼洒生石灰20kg/亩,使池塘水保持在14ppm~20ppm,同时用内服杀菌药制药饵每天投喂2次,连喂1周。
2.隔天在食场挂漂白粉袋,1天1换,连续3天。
3.按每50kg鱼种,用2kg鲜辣蓼、地锦草,加5kg大蒜,制药饵与消炎药饵交替投喂,连续投喂1周。
4.病情有所缓解的同时,适当加注新水,逐渐换掉池中的老水。
三、讨论分析
采取治疗措施后,病情得到缓解,一周后死鱼现象不再发生,最后病情得到全面控制。造成草鱼烂鳃和肠炎并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为三种:①饲料的因素:即饲料营养成分失衡,造成机体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而诱发鱼病;②环境的因素:通过观察发现,其中1号池塘的病死鱼数量不多,症状不太明显,只是偶而有几尾病鱼,其它鱼池在发病一周左右,每天死亡的数量在10尾~20尾,经进一步观察比较,1号池塘淤泥平均厚度30cm,其于的池塘淤泥厚度均在40cm以上,池水过肥,可见池塘淤泥产生大量的亚硝态氮等有害物质是诱发或加重鱼病的原因之一;③种源因素:本县这几年并未采取保种繁育措施,所培育鱼种均是从外地引入水花或亲鱼繁殖,再以商品的方式投入市场,在引种的过程中,将病原带人也是发生鱼病的一个不可忽视原因。
四、建议
通过这次经历,笔者对草鱼烂鳃和肠炎病的防治总结出以下经验:
1.严格清塘 每年培育鱼种前要做好清塘工作,尽可能减少病原种类和数量。
2.鱼种消毒 鱼种下塘需严格消毒,可用2%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分钟~2分钟。
3.定期调节水质 每15天用生石灰20kg/亩~25kg/亩全池泼洒,每30天加注一次新水,加注新水要根据情况而定,灵活掌握。
4.搞好食场卫生,残渣要及时捞出,并在周围挂袋消毒。
5.鱼病重在于防,要做到防重于治。
6.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每天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填写池塘日志。
7.促进营养均衡,减少鱼病发生。
8.防治鱼病,要治标治本,更要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