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鳢一年两季养殖是指上半年养殖成鱼,下半年培育鱼种,达到成鱼、鱼种双丰收。2005年2月至12月,怀远县芡河渔场在芡河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指导下,在一口面积为1亩的小池塘进行了乌鳢一年两季高产养殖,取得成功。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池塘条件
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1亩左右,水深0.8~1.5米(早春0.8米、高温季节1.5米),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池埂要夯实、无漏洞,埂上用竹篱笆或聚乙烯网片围起高为0.5~1.0米的防逃设施,池内种植占总池面积1/5~1/3的水花生、水浮莲等水生植物,一方面净化水质,另一方面给乌鳢提供隐蔽、避暑场所。
二、乌鳢一年两季养殖的生产流程
1~2月投放乌鳢鱼种→4~6月加强投饵→6月底起捕销售成鱼→7月10日前投放当年乌鳢夏花→7月中下旬至10月强化培育→11~12月育肥苗种一年底销售鱼种。
三、成鱼养殖技术要点
1.鱼种放养 放养时间尽量早,不能迟于2月份,早放养可以让鱼种早适应、早摄食。放养前15天,亩用生石灰80~100千克(干池清塘)全池泼洒,隔天用钉耙翻动塘泥清塘效果更佳。
全部放养人工繁育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时亩套养80尾、规格200克/尾左右尼罗罗非鱼,可大量繁育幼苗作乌鳢的饵料。鱼种下塘前用5%食盐浸洗10分钟左右,具体浸洗时间视鱼的反应情况而定,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2.加强饲养 提倡早开食,4~6月要强化投饵。本次试验主要投喂鲜野杂鱼、虾、动物下脚料等。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鱼活动等情况而定,每天分两次投喂,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10%。乌鳢有贪食性,不宜喂得太饱,八成饱即可。饲料不足时也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现象。
3.注重水质调控 由于养殖密度大且每天投喂鲜鱼虾,水质易变肥,透明度低,虽有水花生等水草净化水质,也应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增加水中溶氧,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每3~5天加水15~20厘米,其他时间每10~15天加水一次,不方便加水或换水时,可适时泼洒EM露、海中宝等去除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稳定水体pH;定期泼洒生石灰,1米水深亩用量10~15千克,调节pH值呈弱碱性,利于乌鳢生长。
4.加强病害防治 主要防治溃烂病、肝胆肿大病,从4月中旬开始每半月泼洒生石灰一次,内服恩诺沙星 (含量5%,用量为每100千克饵料鱼用药200克)、氟苯尼考(含量与用量同恩诺沙星)、大蒜素粉(含量10%,每 100千克饵料鱼用药100克)等(任选一种)连用3~5天,也可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等消毒剂全池泼洒定期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发病率不高。防治药物中硫酸亚铁、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应慎用。
四、鱼种培育技术要点
1.鱼种投放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清塘清毒要彻底;二是鱼种投放时正值高温季节,鱼种捕捞、浸洗消毒时操作要格外小心,防止伤鱼;三是把池塘按2∶3∶5比例用网片隔成3个小池,便于以后分池,先将鱼种投放在最大的池中。
2.放养密度 基本掌握在每亩放养规格为6厘米乌鳢鱼种12000尾左右。
3.饲养管理 利用10天左右时间驯化,使鱼养成定时定点摄食习惯,前期每天投喂(鱼糜)四次,后期逐步改为投两次(直接投喂鲜野杂鱼、虾),晚上可开灯诱虫,补充饲料。
4.水质调控 方法同成鱼养殖。
5.鱼病防治 主要防治车轮虫、舌杯虫、小瓜虫等原虫病。治疗药物可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10~30毫升/立方米,病情严重时可隔日再用)、亚甲基蓝(用量2~4克/立方米,病情严重时连用2次)、硫酸铜(用量0.6克/立方米)、优马林(用量0.6毫升/立方米),以上方法任选其一使用,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6.分级饲养 8月中旬进行一次筛选,将较大和较小规格的乌鳢种剔出分别放入其他两小池分塘饲养。
五、结果
收获情况见表1。成鱼15元/千克,产值5.56万元,鱼种收入4.1万元,总计9.66万元。成本6.75万元,其中鱼种费1.75万元、饵料鱼3.8万元、人工及电费1万元、药物、池塘租金等0.2万元。亩效益2.91万元。
表1 放养及起捕情况
放养时间(月.日) 起捕时间(月.日) 放养规格 密度(尾/亩) 成活率(%) 起捕规格(千克/尾) 亩产量(千克)
第一季 2.10 6.30 4~5尾/千克 4500 97 0.85 3710
第二季 7.20 12.20 6厘米以上 12000 89 0.24 2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