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族箱中饲养海水鱼,在购买鱼只之间经过目测健康状态的观察之后,恐怕最关心的就是它开不开口吃东西的问题。
一般来说,这些水族商店的新进鱼只大约需要经过2天,或者一个星期的时间才会适应环境,并且接受食物。这主要的原因则是:基本上在这些鱼通过层层经销商辗转以“商品”的名义逐层销售的时候,就可能为避免造成运输途中包装袋内的水质发生污染问题而停食日久,加上每一个经手的经销商的处理新鱼的手法大都各有一套,所以这些措施实在可以说对于鱼更多的是一种折磨;再加上运输途中狭小的空间的包装方式,这些新到的鱼只可以说已经是元气大伤了,需要时日才能得以恢复,所以“开口”的时间也就是需要在它们适应了环境以后。
而我们通常喂食海水鱼的饵料大多数是五种:活饵(例如:水蚤、丰年虾等等)、冰冻饵(例如:丰年虾、血虫等等)、人工饵料(例如:颗粒、薄片等等)以及一些买自菜市场的自己加工的新鲜海产饵料(例如:新鲜的虾肉、贝肉等等)和一些新鲜的蔬菜类饵料(例如:菠菜、生菜、青菜等等新鲜蔬菜的叶子)。虽然看起来品种繁多,但这些可以用的饵料还是有所局限,毕竟大自然的天然饵料是无法模仿的。也因此,一些嗜好特定活饵的海水鱼类,我们无法长期饲养,或者说需要花费很大量的照顾时间;例如:海马、海龙、剃刀、管口鱼等等,这类鱼几乎只吃很细小的活饵,而游动能力以及抢食能力又并不强,于是在大多数海水水族箱“强劲的水流和过滤设备”备置的情况下,变得很矛盾,或者说很麻烦,因为要是投喂活饵的量要是不太大,恐怕还是先被环境中的其他混养鱼类先吃掉;而如果加大投喂量,除了考虑残余饵料造成的水质污染之外,恐怕还得考虑因饱食而排泄的污染问题,当然也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那就是单独饲养,这无疑非常花费时间和饲养空间……而另一些鲽鱼或棘鲽鱼(或是其他科别的鱼类)等等的一些品种只以某些特定的活珊瑚或海绵等天然生物为食物,除非饲养者能够不停地愿意耗费财力购买这些物种来当作它们的食物,否则也是很难饲育长久……所以说,并不是每一种自海洋中捕捉而来的海水鱼都是能够在水族箱里长期饲养的,因为不接受食物的最终的归宿还是死亡。
多数新鱼在不接受食物的主要原因除了上面所说的状态尚未恢复以及自身食物对象的问题之外,其余可能的原因大致上还有下面这些:
1.患病的鱼只--可能因为鱼只本身捕捉自海洋的时候就因为捕捉方式不当造成的内伤,或因为辗转运输过程中以及处理方式不当引起的疾病感染,生病的鱼肯定是会食欲不佳。
2.环境水质--如果饲养环境的水质、水温发生变化幅度过大,或是新鱼进缸“兑水”作业没有适当,也往往会造成鱼只不适应而停食。
3.饲养群体--一些群居的鱼类,或者是成对饲养的鱼类,被单独饲养,或被饲养环境中其他混养鱼类的不适,造成的“紧迫”而拒食。
4.环境空间--如果饲养鱼类的体型过大,而饲养环境的空间又较小,这种情况下也容易造成鱼迟迟不肯开口。
5.营养问题--这个问题时常发生在一些原本已经开口吃食的鱼类莫名其妙或者转变环境后就停食的现象。除了新环境的适应之外,其他可能的原因则是,之前长期单一的营养供给造成的体质虚弱,当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突然地表现了出来。
在这些因素得以考虑到并做出相应针对措施之后,对一条新鱼来说,哪怕是四种类型饵料中的任何一种,也许都是陌生的。这就需要引导进食的鱼了。当新鱼适应了新环境,也适应了饲养空间内混养鱼类,此时同类的鱼争抢饵料对于它来说是一种行为上的刺激,它也会有一种试图尝试的欲望,这样开口的问题也就可能迎刃而解了,但是在日常喂食的过程当中,也需要考虑,一些鱼会很“专一”的嗜好某一种很独特的饵料,长期以往往往就会营养不良,所以最好能够以多元化的饵料来进行喂食(也可以趁此机会尝试将活饵、冰冻饵等的食性转换为更为方便且污染性较少、营养性又高的人工饵料),以增加择饵的机会,并使得营养均衡;再者,吃饱和过量喂食,只是饲养者的一念之差,也的确很难使得饲养环境中的每一只鱼都能够进食均衡,但是残饵更容易导致水质的污染,毕竟即使再强劲的生物过滤里的硝化细菌也是无法能够直接分解掉这些有机物的;所以宁愿选择少吃多餐的喂食方式,也不应该一次投喂很大的量。
在饵料喂食正常,饲养鱼只健康的前提下,过于肥胖的鱼也并不一定代表就是健康的鱼,所以也应该考虑短期的停食措施,毕竟鱼只在大自然的海洋中也有找不到饵料的时候,况且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中,它们在短期没有饵料投喂的情况下,也是可以从缸内的生物石、底床等等场所寻觅到其他萌发的细小微生物。但这种停食措施只能是短期,根据水族展馆的朋友介绍,基本上,在他们的超大型水槽中饲养的鱼类,每星期至少是停食一天,而这短短的一天并不会影响到鱼类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