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疾病,鸡痘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创伤感染,蚊子等吸血昆虫在传染鸡痘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蚊虫吸吮过病鸡的血液之后,它的带毒时间可长达10~30天,其间遇有易感性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刺吮后而传染。另外,鸡打架、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鸡舍过分拥挤、通风不良、潮湿,有体外寄生虫,缺乏维生素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
常见的鸡痘分为三个型
1、皮肤型:这一型鸡痘常在病鸡的鸡冠、肉髯、喙角、眼睑、耳球等无毛和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灰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增大并且相互融合,形成高出于皮肤表面的灰褐色厚痂。
2、粘膜型:在鸡的口腔和咽喉粘膜上发生黄白色结节,逐渐增大、融合形成一种坏死性假膜,不易脱落,用力剥离后表面易出血。多发生于小鸡、中鸡,该型对鸡危害特大,常常造成鸡只因为呼吸困难而死亡,病死率一般高达50%。
3、混合型:皮肤、粘膜均被损坏,并造成鸡角膜浑浊,眼球下陷,严重者甚至失明。
防治措施:
鸡痘的发生不是散在发生,而是群体发生。刚开始时,在眼睑、耳球等无毛和少毛处出现出血样变化,一个星期后,出现鸡痘的典型临床症状。
1、治疗:治疗时采用对症疗法,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对皮肤上的痘痂,用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甘油。粘膜型鸡痘,可用镊子将口腔粘膜的假膜剥掉,用l%高锰酸钾溶液洗后,用碘甘油涂抹患部。病鸡眼发生肿胀,可将眼部积蓄的干酪样物质挤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l%高锰酸钾冲洗干净。
2、预防:鸡痘的预防最可靠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使用的是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生理盐水稀释100~200倍稀释后用消过毒的钢笔尖蘸取稀释好的疫苗液,在鸡翅下无血管处皮下刺种,接种后3~4天刺种部位微现红肿、结痂,2~3周痂块脱落,表示刺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