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十二忌
403
切换pc版
  一忌不注重预防鱼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如何预防鱼病,关键在于平时的养殖管理,包括清塘消毒、科学选料、合理投饵、合理施肥、水质调节、定期用药、科学防病、强化管理等。

  二忌不查病因 鱼病发生的原因很多,有病原、寄主、环境三类主要因素,若三类因素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就会引起鱼发病。要想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首先应该分析、研究其病因,做到有的放矢。

  三忌不对症下药 掌握了病因,还需对症下药。若仅靠道听途说的偏方或仅凭经验盲目下药,势必不利于治病,有时还会贻误治疗时机,加重病情。

  四忌使用失效药物 任何药物都有保质期,过期渔药中的有效成分易分解或产生化学反应,其功效会大大降低,甚至会产生剧毒物质。

  五忌病急乱用药 大部分渔药都只针对一定的病害产生作用,养殖户应该区分不同的病因而使用相应的药物,并非一种药包治百病或一种病用任何药物治疗均能奏效,有的鱼病是目前不能治愈的,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预防。

  六忌用药不匀 注意药物施用要均匀,不遗漏,不留死角。如遍洒药物时,应注意边角等地方。

  七忌不注意用药的时间和条件采用全池泼洒法给药时,要选择较好的天气,一般晴天时在上风处泼洒,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时或下午5时,泼药后要观察4小时以上。如施用漂白粉,因其药效来得快,在鱼病发病高峰来临之前使用效果最佳。

  八忌不注意用药量 若对养殖水体体积计算不准确,或者用药数量不准确,就会造成用药量不足或用药过量。用药量不足,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浪费资金;用药过量,超过鱼的耐受程度会造成鱼死亡,有的还会增加鱼的耐药性,给以后的鱼病防治工作带来困难。

  九忌不注重用药温度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药效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水温升高,药物的毒性增强。不过,也有少数药物对溶解水的温度要求较严格。

  十忌不注意药物的拮抗性 在用药时应避免因配伍不当而互相发生化学反应,而有些鱼对某些渔药有禁忌,也应谨慎使用。

  十一忌用药形式单一 有时鱼发病是寄生虫病和细菌病并发,或先感染病菌再被寄生虫侵袭,或先被寄生虫侵袭后再感染病菌,在这两种情况下用药形式就不同。

  十二忌用药疗程不足 药物必须按要求使用一个疗程或待将病原完全杀灭后再继续用药一段时间。停药过早,鱼体内的病原尚未被完全杀灭,容易复活,从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