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烂鳃病的防治
570
切换pc版
  1.病原及流行情况。

  鱼烂鳃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疾病,是草鱼主要传染病之一。流行季节从每年3月开始,一直蔓延至10月,其中5~7月为流行高峰,对草鱼种危害最大,死亡率较高。该病发生的原因,往往由于鱼池沉积大量殖质,为该菌腐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水温达到25℃左右,就适宜细菌生长繁殖,毒力随着提高;一旦入侵草鱼鳃部,容易感染、蔓延而成流行病。

  2、病征。鱼体呈乌黑色,尤以头部明显,鳃丝尖端发白腐烂、软骨外露,有粘液与污泥覆盖;严重患者鳃盖骨内和外表皮充血发炎,被细菌腐蚀成透明的小窗。

  烂鳃病除了细菌病原外,寄生虫也可以引起烂鳃,其外部病征与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病征相同,在病情不大严重时,一般不容易区分。

  3、防治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在发病季节经常用漂白粉消毒,约7天泼洒塘边一次,用药量每亩0.25公斤;严重时可全池泼洒,使漂白粉浓度成0.0001%。

  (2)鱼池施肥用经过发酵的粪肥;鱼种过塘时要用2%~2.5%的食盐浸洗5~10分钟。

  (3)成鱼每50公斤每天投喂固体庆丰霉毒250克,连续3天,鱼种每50公斤每天喂250克,连续4天。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