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泡性疾病的防治
497
切换pc版
    猪常见水泡性疾病有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性疹及水疱性口炎等,均以口、蹄等部位出现水疱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应注意区别,对症治疗。

    一、口蹄疫。

    侵害多种动物,主要为偶蹄兽,人也可感染。牛易感,其次是猪,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幼龄动物易感。传染源是病畜和带毒动物,传播媒介为呼吸道、消化道及伤口等。流行无季节性,但以冬春发生较多。

    猪患该病后1-2天,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口黏膜出现小水疱或糜烂,蹄冠、蹄叉、蹄踵等部局部发红、微热、敏感,不久形成米粒或蚕豆大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糜烂,如未感染1周后痊愈。若继发感染,严重者蹄叶、蹄壳脱落,患肢不能着地,常卧不起;鼻镜、乳房常见烂斑,尤其哺乳母猪,常见乳头上的皮肤病灶。哺乳仔猪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死亡率可达60%。

    二、猪水疱病。

    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只有猪易感,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传染源为病猪及带毒猪,主要通过消化道和伤口传播。流行无季节性,但潮湿闷热季节多发。

    早期皮肤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水疱明显凸出,充满水疱液,很快破裂,也可维持数天。水疱破后形成溃疡,真皮暴露、颜色鲜红,常环绕蹄冠皮肤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蹄壳脱落,有的病变部因继发细菌感染而成化脓性溃疡,蹄部痛感而出现跛行;有的呈犬坐式或躺卧,严重者膝部爬行;有的病猪在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的周围同时出现水疱,经10天可自愈。仔猪多数在鼻盘上发生水疱,可造成初生仔猪死亡。
    
    三、水泡性口炎。

    由水泡性口炎病毒引起,传染源为患病及带毒动物,昆虫为传播媒介,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直接传播。多种哺乳动物均易感,主要为猪、牛、马及部分野生动物,以夏秋季流行为主。

    病初体温升高,24-48小时后,口腔和蹄部出现水疱病变,不久破裂形成痂块,多发生于舌、唇、鼻端和蹄冠部。口腔或蹄部病变严重时,采食受影响,但食欲未消退。有时在蹄部发生溃疡、病灶扩大,可使蹄壳脱落,露出鲜红色出血面。病程约2周,转归良好,病灶不留痕迹。

    四、猪水疱性疹。

    由一种杯状病毒引起,病死率很低。症状与口蹄疫、猪水疱病及水泡性口炎极为相似,很难区别,需要实验室诊断鉴别。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