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869
切换pc版
    鸡腿菇又名鸡腿蘑,学名毛头鬼伞。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后可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及肥胖症等,对糖尿病人亦有很好的辅助疗效。 

  1 生物学特性 

  1.1 营养:鸡腿菇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各种出菇废料、棉籽壳、作物秸秆、畜粪、麸皮、米糠、玉米粉、玉米芯等都可作为培养料。 

  1.2 温度:菌丝生长温度3~35℃,以24~28℃最适宜。子实体生长温度10~30℃,以16~24℃为最适。 

  1.3 水分:菌丝生长要求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最适为65%。发菌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出菇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 

  1.4 光照:发菌期不需要光照,但出菇和菇体发育过程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1.5 空气:鸡腿菇属好氧型菌类,在菌丝生长和菇体发育过程中均需要新鲜空气,尤其在出菇及生长过程中,空气不足会形成品质差的畸形菇。 

  1.6 酸碱度:菌丝生长pH以6.5~7.5为好。在菌丝生长阶段由于呼吸作用及代谢积累会使pH下降,故在拌料时应将pH调到7.5~8。 

  1.7 覆土:鸡腿菇为土生菌,子实体发生需要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拌生菌刺激,覆盖的土壤要求富含腐殖质。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季节。在自然气候条件下,一般安排在9~10月接种,11月份开始出菇,出菇可延长到次年4月份。各地可据此参考。 

  2.2 培养料配方。基质培养料可按不同地区就地取材。栽培料要求鲜新、干燥、不发霉、不腐烂。配方:①棉籽壳65%,米糠20%,玉米粉10%,尿素0.5%,石灰1.5%,白糖、石膏、过磷酸钙各1%;②出菇废料60%,棉籽壳28%,玉米粉10%,尿素0.5%,石灰1.5%;③稻草78%(粉碎),棉籽壳15%,米糠3%,石膏2%,石灰2%;④木屑40%,棉籽壳58%,蔗糖1%,过磷酸钙1%。 

  2.3 装袋与发菌。最好采用熟料袋式覆土畦栽法,原料装袋前应先将所有原材料用水混合均匀,覆盖24h,以便吸收水分并软化。调节含水量在65%左右。塑料袋选用17cm×33cm或17cm×55cm规格的聚乙烯筒料,装袋以紧贴袋壁为度。用常压蒸汽灭菌灶在100℃下灭菌10~12h,然后取出料袋,冷至30℃以下时即可接种。接种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采用两头接法,接种量为干料重的10%~15%,接种后置22~30℃下培养,约30d长满袋。 

  2.4 脱袋覆土。选择地势较高、有清洁水源、排水通畅的地方整地作畦,畦宽1m,深20~30cm,长8~12m。畦床做好后,先在畦底及畦床四周撒一层石灰粉灭菌杀虫,然后将发好菌丝的料袋剥去塑料袋膜,排入畦中,菌棒间留有3~5cm空隙,用覆土材料填满,以利菌丝继续生长,再在菌棒顶部均匀覆盖一层3~5cm厚的土层,覆土完毕,即盖上薄膜保温保湿,并在畦上搭置拱棚,以控温控湿控光。 

  2.5 出菇管理。一般覆土后10~15d菌丝即可长满畦床,此时可揭去薄膜,每天喷少量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温度16~24℃,并给一定的散射光线刺激原基形成。 

  2.6 适时采收。鸡腿菇现蕾后5~7d,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刚松动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菇柄下部轻轻转动一下,即可拔起。丛生菇采收时,应尽量不碰伤小菇。每采收一潮菇后,应清理床面补土喷水,盖膜养菌,经数天可出第二潮菇,一般可采收3~4潮,生物转化率达100%~140%。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