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某场于98年夏秋季节,一群8周龄幼鸵鸟暴发皮肤型禽痘, 发病率高达74.5%,经采取严格的防治措施后控制了本病,现报道如下:
禽痘是禽类常见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 对鸡和鸽的危害性较大,常见幼鸵鸟患此病。
〔流行特点〕:禽痘病毒通常存在于禽落下的皮屑、粪便、 喷嚏或咳嗽等排泄物中,传染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某些吸血昆虫, 特别是蚊子能够携带病毒这可能是夏秋造成幼鸵发生禽痘的一个原因。
〔临床症状〕:首先在头部无羽毛部如眼睑、口角和耳孔周围等处发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很快增大变为灰黄色芝麻、 绿豆大小的痘疣,有的结节数目较多互相融合,形成大的痘痂,痂呈棕黑色干燥, 表面粗糙不平,剥去痘痂,露出一种出血的陷凹。 痂皮脱落后形成平滑的灰白色瘢痕而痊愈,眼睑发生痘疹的,由于皮肤增厚,可使眼缝完全闭合, 如有细菌感染, 初期呈卡他性结膜炎进而出现大量的浓性或纤维蛋白性渗出物。在腿、翅内侧和肛门等无羽毛部位也会出现痘痂,但病变不太明显。 单纯皮肤型禽痘,全身症状很轻,如病变范围大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 体温升高,病程15~40天。
〔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定期做好育雏舍和用具的清洁消毒,及时扑灭,驱赶蚊、蠓等吸血昆虫, 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对病鸟的治疗,无特效药物,只能采取对症疗法。用消毒的镊子剥离痂皮后用0.1%KMmO?4清洗1~2次,然后用2%碘酊消毒创面,如有眼睑肿胀鸟,用0.9%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涂红MS眼膏,2次/月,连用3至5天,同时饲料拌0.1%金MS。
接种疫苗预防禽痘,实路证明有效,采用翼翅刺种法进行免疫, 对动鸵鸟(4~6周龄)进行免疫接种,现无鸵鸟专用痘苗,采用鸡痘疫苗, 用量是鸡的2~5倍,效果较好,接种7~10天观察有无“出痘”现象,以确定免疫效果,一般接种后10~14天产生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