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在这一期"礼来通讯"中我们给大家介绍的主题为:合理使用药物控制猪呼吸道疾病。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 "猪呼吸道综合症"的发病机理:猪呼吸道综合症是一种由多种病毒及细菌共同感染引发的综合症。病毒性致病原如:猪生殖及呼吸道综合症病毒(PRRSV)、猪流行性感冒病毒(SIV)、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与猪假性狂犬病病毒(PR)等的感染对宿主吞噬细胞(重要的免疫细胞)具很大的伤害力,从而导致猪群免疫力与抗病力急剧下降。机体抗病能力的丧失,使巴士德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霉浆菌、链球菌与败血型沙氏杆菌等细菌性病原体得以在猪只体内迅速增殖,并分泌毒素造成严重的二次性细菌感染,使猪只发生败血性休克而立即死亡。纵使没有立即死亡的猪只,也会因为换气功能不佳,而使得各脏器功能受到影响,不仅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饲养成本,还会因为带原猪的不断排菌而感染周围其它猪只,造成养猪业者长期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猪呼吸道综合症"一直是养猪业者的巨大困扰,目前采用的主要防治手段为:良好的饲养管理、适当的防疫计划和配合使用有效的药物三大措施。选用药物控制呼吸道疾病应当关注那些方面的内容呢?
(1)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只投药方法不同,保育期的仔猪常常由于母源抗体水平的下降,并面临有移群、混养等方面的应激,所以对于外在环境中潜在的病原菌抵抗力较低而易受感染、发病。体质较弱的猪只一旦发病,往往死伤惨重,而耐受性较强的猪只往往不是成为带菌猪,就是拖延至肥育期才因为其它疾病如: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或败血型沙氏杆菌症等的感染而死亡,使饲养主的损失更为惨重。因此我们必须一方面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实施合理的疾病防疫制度,来消除原发性疾病的发生;另一方面在保育期策略性地投予抗菌药物防止细菌性疾病的发生。仔猪的采食量不像肥育期猪只固定,所以为了确保所有的猪只都能摄取到剂量足够的药物,最好能在安全范围内投予较高的剂量。
败血性休克、急性死亡症状往往出现在肥育期。当猪群中有个别猪只发生以上症状时,首先应当对发病猪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制剂和广谱性抗生素针剂高剂量个别治疗,以达到迅速杀灭体内细菌,减轻发炎、发热症状,改善食欲的目的,使猪只提早恢复采食。同时根据病猪体内分离到的细菌种类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有效的治疗药物以及使用的剂量范围。并以治疗剂量持续使用直到病猪症状减轻后,停止用药前最好再减半剂量投予数日。在使用药物对发病个体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对其它未发病的猪只,以饲料添加药物的方式进行群体疾病的防治。肥育阶段一旦爆发疾病,投入的的人力及药物成本均很高,而且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产生难以弥补,所以若能在疾病爆发前就能给予有效的控制,即对疾病进行"早期防治"才是最省钱最省力的方法。肥育期猪只呼吸道疾病的早期防治,最好能够视各场不同的饲养状况,于每年疾病高发期的前一周便开始投药,杜绝病原在猪体内快速滋生导致发病的机会。特别提醒的是,投药同时应注意给予足量的饮水,以避免因水分供应不足导致脏器受到毒害而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2)根据各药物的特点、作用机制进行选择使用。目前现场最常用的药物主要以广谱性的抗生素为主。包括四环素类药物,其抗菌机制为干扰菌体的蛋白质合成,特点是抗菌谱十分宽广。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新霉素等,其特点为消化道吸收不佳而适合肌肉注射;青霉素类药物,破坏菌体细胞壁的合成;碱性磺胺类药物,可以与细菌的PABA产生竞争,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头孢类抗生素,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中粘多肽的合成,干扰细菌细胞内外渗透压的稳定,可以有效抑制迅速生长的微生物。大环类脂类药物(泰农),对霉浆菌效果极佳,在现场亦常常被选用。由此可见,现场可以选择用来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种类较多,请根据各种药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用。有关各抗菌药物的特点,这里就不进行详细的介绍了。另外当需要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彼此间的配伍禁忌或减低疗效的问题,如四环素和红霉素等抑菌类抗生素,与头孢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杀菌性抗生素合用,会降低后者疗效,而氨基糖甙类抗菌素、粘杆菌素等,会加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肾毒性。
(3)对于有病毒参与感染的疾病,针对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只能通过药物先对疾病症状进行缓解,再配合抗生素的使用以防止二次细菌感染的发生。对败血型沙氏杆菌,由于田间分离菌多有抗药性,最好参考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后再投药。
(4)上述提到的药物都需要经过血液循环将其运送到全身各系统,与病原菌相互作用。除了部分储藏型的盐类制品(如Benzathine或Procaine盐类)能使抗生素储存于注射部位缓慢释放,具有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效果外,多数抗生素均随着药物半衰期而逐渐代谢排出体外。所以药物的选用一定要考虑到药物在机体中的代谢情况,如药物浓度特别是药物在靶器官中的浓度(呼吸系统)、治疗药物浓度在各组织中的存留时间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投药程序。大剂量、长时间使用药物很容易对肝、肾等脏器产生毒副作用。
(5)一般情况下,药物选择依靠于实验室内所分离的细菌与各类抗生素直接接触产生的抑菌环结果而定,决定所用的剂量以最低抑制浓度(MIC)作为此药物抗菌效率的标准。但在实际上,现场使用时,这些药物效果常常因为消化道消化吸收效率,注射部位血流吸收等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疗效往往大打折扣。另外,单以血清药物浓度来衡量药物的使用效果,也存在弊端:感染组织剂量不足,且感染处的细菌易产生抗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若要提高剂量,则又要担心对肝、肾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进而使猪只生长受到影响。因此理想的药物除了本身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外,应该要具备高浓度集中于感染部位或标的脏器的特性,特别是针对呼吸道疾病的药物。
(6)猪为肉用经济动物,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药物残留的问题,一定要确实遵守各类抗生素的停药期。自从非典型性肺炎和禽流感事件发生后,如今的药物监督机构以及食品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提供安全、无药物残留的猪肉,有利于养猪者长久的利益。
在我国现场猪呼吸道疾病极为复杂和严重,建立一套能完全配合场内疫情,结合药物特性及使用时机的投药计划十分关键。目前新开发的防治呼吸道疾病的药物,在药物研发过程中不仅考虑到了药物本身的抗菌能力,并且兼顾了机体自身的免疫效能,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了极佳的抗病效果,是未来药物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