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肌胃溃疡病的诊断与防治
316
切换pc版
    雏鸡肌胃溃疡病也称肌胃糜烂。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鱼粉中含有一些组织胺及其他有毒化合物,组织胺在饲料中含量如果超过0.4%即可引起典型的肌胃糜烂;鱼粉如果腐败、发霉、变质等会协同引起肌胃溃疡糜烂;另外饲料中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6、维生素B12、硒、锌等及鸡舍卫生不佳、鸡群拥挤和阳光不足等均容易诱发本病。

    某养鸡户购入1600只肉鸡雏,前期生长发育良好,21日龄开始发病并死亡,至24日龄时发病588只,死亡109只,经诊断为肌胃溃疡病,诊治情况如下:

    1 临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步态不稳,常闭眼缩颈蜷缩一角,嗉囊胀大,呕吐黄水或黑色粘液以及食糜,病鸡作犬坐姿势,腹泻,排棕黑色稀软粪便,消瘦,贫血,最后衰竭而死。

    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嗉囊扩散,其中有大量深黄色或黑色粘液,有的呈米汤样;腺胃弛缓、软化、扩张,粘膜严重肿胀,有大量粘液,并伴有出血和卡他性炎症变化,严重的病例粘膜脱落;肌胃内缺少砂粒,角质膜初期增厚、粗糙,继而糜烂、溃疡,大型溃疡呈火山口状,严重者溃疡底层和肌层有穿孔,其深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角质层为暗绿色至黑色,皱褶厚,表面粗糙如树枝状;十二指肠有轻度出血性炎症;腺胃、肌胃及肠道内容物呈暗棕色或黑褐色;肾脏肿胀、出血。

    3 组织学检查

    组织切片伊红染色较差,肌胃质层肥厚,组织结构松散垂直与水平条纹呈格状外观,在水平纹之间有大量空白区间,内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假伊红细胞,出血;类角质膜下方的腺管区主细胞与上皮细胞肿胀,类角质膜下方组织液化、糜烂,固有层水肿,腺体层降低,上皮细胞核上方有许多蛋白质颗粒;十二指肠呈粘液性、卡他性、出血性肠炎,绒毛脱落;粘膜表面坏死,呈局灶性病变;腺胃内呈粘液性卡他,导管及腺泡扩张,导管上皮有剥落性卡他。

    4 诊断

    根据病鸡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组织学检查即可做出诊断。

    5 治疗

    5.1 立即更换饲料,尤其要马上停喂鱼粉,对于病鸡需要进行隔离饲养。

    5.2 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64~7mg、维生素K35~9mg。

    5.3 饮水中加入0.3%碳酸氢钠,早晚各饮服1次,中午饮5%~8%葡萄糖水,连用2d;同时按每千克体重加喂3~5mg泛酸。

    5.4 严重病例肌肉注射维生素K3注射液0.5~1mg或止血敏50~100mg,每天2次,连用4d。

    5.5 对于未发现临床症状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甲氰咪呱10mg,以便预防该病的发生。

    经采取措施和及时治疗后,未有临床症状的鸡群没有发病,患病鸡群恢复健康。

    6 小结

    用鱼粉喂鸡,特别是雏鸡时,一定要注意鱼粉的质量,鱼粉发黑、结块、有氨气味或臭味的,要杜绝使用;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定要充足,鸡舍要清洁卫生、干燥和阳光充足,鸡群密度不要过大。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