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了解价格震荡规律 冷静看待“葱击波”
699
切换pc版
继“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之后,今年的大葱价格飙升,被戏称为“葱击波”,又引起人们担忧。因此,有必要了解农产品价格震荡形成的规律。 就农产品市场而言,其价格受到两个规律的支配:第一个是供求关系规律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反映了农产品市场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变化,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农产品价格上涨;反之,供过于求,价格下跌,这是一般供求规律。但是由于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较小的特点,不能随着价格的上升而有效地减少需求,结果导致供应量在其供需平衡点上下的微小波动,也会引起农产品价格的较大震荡。第二个是农业生产规律的影响。农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季节性和周期性,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就算生产者想增加供给,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的制约,一时也无法实现。而随着农户纷纷扩大生产后,又极易造成供给过剩,从而导致价格大幅下跌。有人形象地比喻农民种地就像“赌博”。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决定了农产品供给难以对市场状况做出及时的反应,这是农产品(特别是小宗鲜活农产品)供求关系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在小农经济条件下,这种现象多是以过剩为特征,市场的“物价稳定”建立在大量小农户农产品“滞销”的基础上。众多的小生产者,多样化的种植,以自己消费为主,市场销售为辅,农产品滞销并不影响其下一年继续生产的积极性。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分散的多样化种植越来越少,农民对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相应地对市场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弱,这也是最近几年屡屡出现小宗农产品价格震荡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小宗农产品价格的震荡问题?人们提出的对策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鼓励工商资本实行规模化经营。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事实上小宗农产品之所以价格波动就是与分散种植的大量减少有关,规模经营不仅投入大,风险也大,在面临自然风险的同时,市场风险同样难以避免。加之资本的逐利性、投机性,使得规模经营者难以成为稳定的农业生产主体。二是主张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建设克服农产品价格震荡问题。这一主张所蕴含的假设前提是农产品价格震荡源于农户缺乏信息渠道,造成农户们盲目跟风种植。事实上农业对市场信息反应“迟钝”是必然存在的现象,无论多么发达的信息系统对农户种植结构的调整都难以发挥作用。原因很简单,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使得农民没有根据信息调整种植内容的时间和空间。三是打击游资炒作。持此观点者认为大葱之类农产品涨价主要是少数经销商囤积货源,游资短期恶炒等投机行为所致。商人低进高出,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况且囤积大葱之类的农产品风险也很大,炒作行为难以界定,打击也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供给少了才可能被用来炒作。因此要在供给环节上下功夫。 对待类似大葱等小宗鲜活农产品,不可能像对待粮食那样,采用托市收购等宏观调控手段,建立国家贮备库,用以平抑物价。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品,一向作为炒菜配料的大葱价格飙升其实并不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更谈不上什么推高CPI的危险。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低收入消费者而言,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购买替代品来规避,也可以像几十年前过生活那样,在冬季多储存一些大葱在家里。类似大葱这样的应季性农产品,短缺往往是暂时的,很快就有“小葱”、“羊角葱”等上市替代。构建小宗农产品的专业合作社既可保护农民利益,又可通过稳定生产规模、储藏、减少流通成本等措施实现稳定的市场供应,是未来解决像大葱之类小宗农产品的必由之路。 来源:农业部网站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