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鸡白痢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471
切换pc版
    1 发病年龄的变化

    过去认为鸡白痢是主要侵害雏鸡的疾病,常称雏鸡白痢,并定名为"雏鸡致死性败血症"。小鸡孵出后几天开始出现明显症状,7~10日龄后发病,病雏逐渐增多,第二、三周龄达到死亡高峰,3周龄后发病减少。而成鸡则认为呈慢性经过。近几年发现,1~4日龄初生雏及育成鸡的发病机率明显增多。1~4日龄初生雏的大量发病主要见于种蛋来源于鸡白痢血清阳性率高的种鸡群,同时有大风降温等不良应激因素时可暴发此病,在3~5日龄时达到死亡高峰。近几年,还发现在鸡的育成阶段出现鸡白痢的高发期,被称为青年鸡的鸡白痢,常有较多或大量发病和死亡。此阶段发病有的系育雏阶段忽视了对此病的防治,造成此病;也有一些是在育雏期感染了鸡白痢,虽未致死,但某些器官遗留病理损害,如:心肌上的坏死性结节、心肌变性及肺坏疽等。在鸡日龄增大后,有病变的器官不堪新加重的负担,逐渐消瘦、下痢、死亡。

    2 临床诊断的变化

    鸡白痢以表现白色下痢为特征,排稀薄如浆糊状粪便,出现"糊肛"现象,影响排粪。同时由于肛门周围发生炎症引起病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但近几年在育雏期,常有不表现白色下痢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的,经病原学诊断,确系因鸡白痢沙门氏菌而致死,被称为无白痢症状型或急性败血型鸡白痢,有些死亡后的雏鸡,口内尚含有饲料。此外,还有一种病型,病后仅见极少数雏鸡排白色稀粪,但呈现呼吸困难,剖检可见肺部有多量粟粒大坏死结节,和大小不一的肝变坏死区,被称为肺形鸡白痢。如对此现象误认为是呼吸道疾病而用一些呼吸道药物,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费人费物,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也有育雏期严重发生鸡白痢的病群,常有1%~3%雏鸡表现脑脊髓炎症状,经细菌学检验,在死雏脑组织中很容易分离到纯粹一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这种情况被称为脑型鸡白痢。雏鸡白痢以前常表现的排白色黏性粪便的症状,不仅在上述几种类型的鸡白痢病上表现不明显,而且在有些情况下,雏鸡因其他原因也可表现白色排泄物增多,甚至出现"糊肛"现象,如高蛋白水平饲料、传支、传染性法氏囊病、痛风等,均可见白色排泄物增多,所以认为,鸡白痢病的病名并不符合临诊实际情况,甚至可造成误解。同时,由于积极地采用药物,明显的雏鸡白痢不再时常发生,而无白痢症状型、肺型及脑型鸡白痢在临床上则较多见,而且易造成误解,其中更以肺型和脑型鸡白痢为多,且危害性大,影响生长发育,甚至死亡。

    3 剖检特点的变化

    以往雏鸡白痢的剖检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质脆,呈土黄或砖红色,并有黄白色小坏死点,或在某些脏器上形成坏死结节,如心肌、肺、肝、盲肠、大肠及肌胃肌肉中有坏死灶或结节,以及其他脏器充血。在育成期最常见的病变为卵子变形、变色、质地改变以及卵子呈囊状,有腹膜炎,伴以急性或慢性心包炎。成年公鸡的病变常局限于睾丸及输精管。睾丸极度萎缩,同时出现小脓肿,输精管管腔增大,充满粘稠的均质渗出物。近几年来,雏鸡更多的病变见于肺膜下及肺实质中有若干散在粟粒大灰白、灰黄色坏死结节,以及局灶性肺肝变及坏死区,有的在心脏上形成黄色"肿瘤样"结节,可深入心肌,心肌变性,心壁增厚变性,致使心脏心腔缩小,心脏体积增大,心包积液,心壁变厚变形,严重影响心脏机能,致使病鸡死亡。患此病的鸡,有的在肌胃、肠黏膜等处有大小不一的黄色结节,有的肝脏肿大,呈暗红或红黄色,肝膜下密布大小不一的紫红色斑点或黄白色坏死点,肝脏质地脆而无韧性,轻摸即成糊状,常自然破裂,在肝膜下形成血块、血肿,或连同肝包膜同时破裂形成大量血性腹水及血凝块,有人将此种情况称为"烂肝病"及"血性腹水病"等。还有某些病鸡,肝脏略肿或不肿,质地较硬,呈青铜或古铜色,这种病变颜色在过去认为系鸡伤寒病的典型病变。但现在常在鸡白痢病的死亡鸡中发现。还有的鸡脾脏肿大数倍,表面常有灰白色结节,也发生在鸡白痢的病死鸡中。上述各种病理变化,不仅分离到的是纯粹一致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同时也经生化反应及因子血清学证实。

    4 药物防治的变化

    近年来,常用于防治鸡白痢的土霉素、四环素、磺胺类、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体外药敏试验中的抑菌环直径已下降到10毫米以下,甚至为0;上述药物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作用已很低,甚至完全无效。但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体外药敏试验的抑菌环在20毫米以上,应属鸡白痢病的高敏药物。但许多场户在雏鸡饮水中加入庆大或卡那霉素甚至在饮水中加大1~2倍用量,对此病仍无较好的防治效果。将这时死亡雏鸡做细菌分离,仍获得高纯度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将此菌株做纸片法药敏试验,抑菌环仍在20毫米以上。若将上述药物改为肌肉注射,则防治效果非常显著。这是因为庆大或卡那霉素在消化道吸收很少,致使药液浓度低,而鸡白痢是以急性败血型感染为主,绝不是单纯的肠道感染,所以饮服庆大或卡那霉素是用药途径的错误,必会造成防治失败和药物浪费。如要通过饮水或拌料给药,可选用氟必康,在生产实践中的防治效果较好,痢特灵的药敏试验近几年基本稳定在中等敏感度,同时价格低,但它对鸡的毒性大,且因药残等问题,所以有些地方已禁用此药。近几年防治鸡白痢,依据生物竞争排斥的理论,推出了调菌生、促菌生、乳康生等生物制剂,它们无药残、不污染环境,应用前景广阔,但仅在环境控制、卫生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才表现较好的防治作用。当然鸡白痢沙门氏菌对药物的敏感情况在不断变化,所以应经常分离致病菌株,做药敏试验,并讲究用药途径,以免盲目用药,贻误时机。

    5 流行病学方面的特点

    近几年鸡白痢病发生日龄及表现有了明显改变,一是发病日龄前移。有的在1~3日龄即暴发此病,这可能与被严重污染的种蛋有关。二是育成鸡的发病率及死亡淘汰率明显增加且病程延长。还有些暴发此病是以呼吸困难、肺部多量坏死结节病变为主,发生机率达到100%,成为鸡白痢病的特征性病变。还有一些大量发病的雏鸡群中,出现神经症状的病雏,在此种病死雏的脑组织中,很容易分离到纯粹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又据调查统计,在饲养管理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同群的黄羽、褐壳蛋雏鸡因鸡白痢病死亡率高出白羽、白壳蛋鸡四十七个百分点,具有极显著的差异,这对此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了极有用的资料。据分析,不但大风降温、天气骤变、育雏温度过高、过低、密度过大等不良因素可促使鸡白痢的突然大量发病,而且在发生其他传染病、预防接种,或连续使用某些药物(抗生素)时也可促使鸡白痢病的发生。

    6 危害及防治

    鸡白痢病威胁着鸡的一生,随时都可发生,既有垂直传播,又有横向传播,其传播范围广,感染鸡只多,因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极其巨大,一些专家认为鸡白痢所造成的损失和危害,超过了其他任何鸡病。目前我国大多数养鸡专业场(户)设备简陋,卫生环境恶劣,缺乏消毒防治等基本措施,因而此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加以在病型表现、剖检、流行病学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又缺乏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所以将鸡白痢病的一些新表现、病变等误诊为曲霉菌病、神经型马立克氏病、白血病及"烂肝病"血性腹水等,增加了误诊率,严重影响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治疗鸡白痢,应先做药敏试验,结合其发病特点选用高敏药物,同时采用合适的剂量及用药途径,配合严格的消毒和饲养管理。可选用的敏感药物有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对该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不同地区、不同场户应根据药敏情况具体分析,选择用药。

    用药防治该病,只能减少鸡只死亡,治愈的鸡仍然带菌,因此防治该病的原则在于杜绝病原传人,消除群内带菌者与慢性患者,建立和保持无白痢鸡群,才能有效的控制该病。

    7 综合防治

    挑选健康种鸡、种蛋,建立健康鸡群,杜绝垂直传播;加强孵化管理,避免孵化期间污染;加强育雏及其育成鸡的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防疫;选用高敏药物辅以正确的剂量和用药途径及时治疗病鸡。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