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3年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猪场发生了猪群霉菌毒素中毒。进入2005年秋季,山东、河北、河南、湖北、安徽、上海、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等省市的不少猪场,又发生了多起猪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生长育成猪出现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停滞、饲料利用率下降、猪群发生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怀孕母猪流产、产死胎和产仔数减少等繁殖障碍,公猪精子活力降低、精子数量减少,母猪出现假发情、不发情、配不上种、受胎率降低,免疫猪群抗体水平低下、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当前对猪群危害较大的霉菌毒素
目前对养猪业有重要影响的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个霉菌属产生的毒素,分别为曲霉菌属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青霉菌属主要产生的赭曲霉毒素、橘霉毒素,麦角菌属(Claviceps)产生的麦角毒素(麦角碱),镰刀菌属产生的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F-2)、T-2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菌素-Fumonisino)等,其中以黄曲霉毒素、玉米亦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菌毒素、麦角毒素等对猪群危害较大。
许多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DON、串珠镰孢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橘霉毒素都存在于饲料和饲料原料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饲料贸易的全球化增加了储存和运输的时间,都有利于霉菌毒素的生存生长,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将越来越严重。
霉菌毒素对猪只的肝脏、肾脏、口腔、胃肠道、脾、大脑等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都有影响,大部分霉菌毒素主要侵害肝脏和肾脏,特别是作为霉菌毒素的解毒中心的肝脏。赭曲霉毒素主要影响肾脏,而单端孢霉毒素主要危害口腔和胃肠道。更严重的是几乎所有的霉菌毒素都对免疫系统有破坏作用,能导致畜禽产生免疫抑制,引起猪群免疫失:败,使畜禽注射疫苗后抗体水平仍然很低,诱发多种疾病的发生,导致疫病传播。霉菌毒素引起的疾病很难发现或确诊。只有终止接触毒素后正常的免疫功能才有望恢复。
霉菌毒素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抑制消化酶的活性,并会降低饲料转化率,这将会提高生产成本。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等霉菌毒素能导致母猪胚胎死亡,降低母猪分娩率。另外,多个国外研究机构已经证明,霉菌毒素是猪群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的主要病因。
2 猪群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1 黄曲霉毒素
可分为B1、B2、C1、C2、M1和M等,以B1毒性最强,是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对肝、肾、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可致癌,并引起免疫抑制、凝血障碍、降低甚至丧失食欲、生长受阻、饲料利用率下降、急性中毒引起死亡和母猪流产等。
临床症状:猪误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约经1~2周左右发病,多发生于2~4月龄的保育后期仔猪和生长猪,临床症状表现为猪群精神沉郁和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消化机能紊乱,背毛粗乱,逐渐消瘦,进一步可发展为贫血,腹水,脾肿大,出血性腹泻,组织器官广泛出血,尤以臀部明显。全身皮肤黄疸,头部水肿,走动无力,腿、臀部肌肉不能活动,后躯衰弱,步态蹒跚,常呈犬坐式。黏膜苍白,体温正常,粪便干燥,直肠出血,尿呈浓茶色(血红蛋白尿)。仔猪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中毒的仔猪常呈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头顶猪栏,数天内死亡。大猪病程较长,一般体温正常,初期食欲减退,后期停食,腹痛,呕吐,下痢,消瘦,背毛粗乱。猪的耳、四肢内侧和腹部皮肤出现红斑及出现黄疽、贫血等症状,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由于黄曲霉毒素能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猪群出现免疫抑制而易受病原体的危害。
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猪可见皮下脂肪黄疸,发病严重的猪肝脏变性坏死,肿大黄染,质地松软变脆、色泽不匀,个别病例肝脏有粟粒大至豌豆大突出于表面的黄色颗粒,胆囊内贮有少量稀薄胆汁,胆管上皮增生;肾软,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膀胱有积尿,黏膜有出血点;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全身黏膜、浆膜、皮下与肌肉出血。血管发瘪,管内血液不凝;大脑水肿,血管充血;心肌松软呈淡红色,有皱纹;肺充血、水肿。
2.2 镰刀菌毒素
2.2.1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主要由禾谷镰刀菌产生,主要存在于玉米、麦类、高粱、稻谷中,主要危害猪的生殖系统。
临床症状:猪群发生F-2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①玉米赤霉烯酮可引起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阴道炎,分泌物增多,外阴红肿,出现假发情;早熟性乳房发育,乳腺肿大;黄体滞留、不发情。②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返情率上升,发情不正常,屡配不孕或假怀孕现象;长期饲喂则引起卵巢萎缩、发情停止或发情周期延长。怀孕母猪出现胚胎早期死亡或胎儿畸形,引起流产、死胎、产仔数减少(产仔数可减少0.8~1.5头),严重时直肠、阴道、子宫脱出。③哺乳母猪饲料采食量减少、泌乳量下降,仔猪断奶体重轻、不好养、抗病能力低。断奶后母猪发情延迟、配种率不理想,部分屡配不孕;受胎率可下降12%左右,母猪可用年限少。母猪卵泡变性,淘汰率偏高,使用年限缩减。④公猪接触玉米赤霉烯酮后出现雌性化变化,包皮增大,阴囊红肿、睾丸萎缩,乳头变粗、乳腺肿大,输精管变性,畸形精子增多、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减少、性欲减退。⑤初生仔猪虚弱,阴户红肿,后肢外翻(八字腿)。⑥保育后期和生长育成猪出现直肠脱(脱肛)。部分仔猪出现慢性腹泻,抗病能力低,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饲料转化率降低。技术人员感觉猪群免疫功能下降,猪瘟、口蹄疫免疫监测抗体合格率降低。
剖检病变:经产母猪卵巢萎缩、卵泡变性;子宫颈上皮间质性水肿,出现鳞状细胞变性;后备母猪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卵巢萎缩或变性。肝脏肿大黄染,质地松软变脆、色泽不匀,其他器官没有发现明显的病变。淋巴结肿大、有出血点;全身黏膜、浆膜、皮下与肌肉出血。血管发瘪,血管充血,管内血液不凝;大脑水肿,心肌松软有黏性,呈淡红色,有皱纹;肺充血、水肿。
2.2.2 T-2毒素 可直接刺激皮肤和黏膜,对皮肤有毒性,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并能影响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T-2毒素中毒症状为患猪经常发生黏膜和皮肤糜烂脱落、出血,形成坏死性病变,肝脏及胃部损伤,呕吐拒食,白血球减少。
2.2.3 呕吐毒素(DON) 中毒症状为厌食、呕吐、消化道炎症、白细胞下降、血尿、运动失调、内脏出血、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变质等,临床症状表现为患猪拒食、呕吐、脱毛和组织出血。繁殖母猪表现为受精率降低,泌乳性能下降,产仔数减少,弱仔数和流产增多。呕吐毒素(DON)一般与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同时存在。呕吐毒素是一类强有力的免疫抑制剂,最大毒害是猪只免疫受抑制,能影响动物免疫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能力,造成动物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其他疾病。
2.3 赭曲霉菌毒素
赭曲霉菌毒素是由赭曲霉和纯绿青霉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主要侵害肾脏和肝脏,可引起免疫器官变化,胸腺、脾、淋巴结中的白细胞数目减少,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动物出现免疫抑制。动物烦燥、口渴、尿频、腹泻、厌食、脱水、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降低,临床症状还有腹泻、厌食和脱水;钙磷吸收障碍,骨骼脆弱等。剖检:多见于肾苍白、坚硬等特征(即橡皮肾)。
2.4 麦角毒素
中毒症状可在数天至数周内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脉搏和呼吸加快,全身状况不佳。有可能发生跛行,通常是后腿,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部坏死及腐败脱离,寒冷气候可使病情加重,初胎母猪常发生无乳症,但较少流产,仔猪初生重下降。
饲料原料和全价料中经常同时存在几种霉菌毒素,几种霉菌毒素协同作用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副作用比任何一种霉菌毒素单独作用的副作用都要大。霉菌毒素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可加性和协同效应。饲料中各种霉菌毒素之间有协同作用,低含量水平的多种霉菌毒素混合在一起,比高含量的单一霉菌毒素危害性更大,增加了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大。霉菌毒素间的协同作用使猪群中毒时临床症状更为复杂,特别是当有细菌性因素和病毒性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因而在临床上多种霉菌毒素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猪群中毒的诊断变得更为困难。
3 预防猪霉菌毒素中毒的措施
猪霉菌毒素中毒诊断比较困难,中毒后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猪霉菌毒素中毒是最经济的办法。
3.1 控制饲料及原料水分,加强贮存管理
尽量采购质量较好、水分含量低的新鲜原料。采购原料时加强检查,防止发霉变质的原料入库。我国规定饲料用玉米的黄曲霉毒素B1≤0.05mg/kg,育肥猪饲料黄曲霉毒素B1≤0.02mg/kg。
控制原料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中的水分不超过14%,对含水量高的应及时晾晒。注意空气、湿度、温度等的控制,贮藏饲料及原料的仓库要求干燥、通风良好,避免堆放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以免发生霉变。仓库侧壁下方均应做防潮、防水处理。饲料及原料不应直接堆放于地板,而应堆放在木板架上。贮料仓库上方要留有空隙,以便空气流通。缩短饲料成品和原料的储存时间,严格按照"先进先出"的使用原则,并及时清理已被污染的原料。
3.2 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目前饲料中的玉米一般都在收获前感染霉菌,防霉剂只能抑制霉菌的生长,无法清除饲料中已产生的霉菌毒素,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进行吸附脱毒,猪场提前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吸附剂,相当于购买了保险,减少了其他疾病发生的机会。建议母猪饲料中全年应加入霉菌毒素处理剂,每年2至9月份,除乳猪以外的全部猪群都应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
目前市面上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种类众多,作为猪场,如何选择霉菌毒素处理剂呢?一般来说,选择霉菌毒素吸附剂应考虑其是否具备广谱的吸附能力,同时能吸附多种霉菌毒素,而且不会吸附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市面上销售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按性质可分三类:
蒙脱石、沸石等普通的硅铝酸盐类吸附剂:是单极性带负电荷的粘土类矿物质,遇水会发生膨胀,只能吸附带强阳性电荷的黄曲霉毒素,而对大部分霉菌毒素来说,都是属高双极性高活性分子,蒙脱石、沸石等普通的硅铝酸盐类吸附剂对其没有吸附力,特别是对玉米赤霉烯酮(F-2毒素)等对种畜禽繁殖性能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而且会吸附饲料中水溶性的营养物质。
甘露寡糖类的吸附剂: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但不能对已受霉菌毒素毒害的动物机体解毒。
综合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和处理剂:是由有固定层非膨胀的伊利石、绿泥石等双极性改性水合硅铝酸盐、中药提取物等成分组成,能吸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多种毒素,还具增强免疫力、护肝强肾等作用;而且不会吸附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3.3 适当添加防霉剂
常用的防霉剂有丙酸钙、双乙酸钠等。不管商业广告如何宣传,实际上所有的霉菌毒素祛毒剂和处理剂只能对轻度污染霉菌毒素的饲料有效,严重和中度发霉的饲料必须全部废弃,不能用于喂猪,特别是母猪。轻度发霉的饲料可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进行处理。
4 猪霉菌毒素中毒后的控制
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或怀疑是霉菌毒素中毒时,首先必须立即停喂发霉饲料,换以优质、易消化的饲料,首先采取的措施应是更换饲料来源。
中毒较轻的猪只通过加强护理可逐步康复,急性中毒引起的重症病例目前尚无较好的疗法,临床上可根据临床症状,采用相应的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以解毒保肝、清除毒素、强心利尿、补液为原则,母猪首先使用0.1%高锰酸钾、温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进行洗胃或灌肠,然后内服盐类泻药,如硫酸钠,中大猪可在1000毫升饮水中添加30~50克,一次内服,尽快排出胃肠道内的毒素。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毫升,5%维生素C,5~15毫升,40%乌洛托品20毫升;同时皮下注射20%安钠咖5~10毫升(中大猪)以强心。除了根据机体症状对症治疗外,还可以补充生长因子,提高饲料中蛋白质、复合维生素、硒等的添加量,肝脏能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叶酸可直接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增强动物抗病力,促进毒素排除。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药物,以减少腹水、水肿、出血、肾肿、拉稀及精神萎退等症状。
由于霉菌毒素所造成的危害还没有被广大养殖户所认识,往往猪场许多不明原因的疾病都与霉菌毒素轻度中毒有关,霉菌毒素所引发的症状常与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症以及一些病毒性疾病的表现相类似,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猪场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应高度重视霉菌毒素的危害,将霉菌毒素的预防工作纳入猪群保健计划中,确保猪场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猪场效益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