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麻痹症,在兽医临床上经常遇到,或因产后气血亏虚,或因感受风邪寒湿而引起。从西医角度看,低血钙引起的最多,神经系统及外伤引起障碍的次之,亦有低血糖等其他原因引起。轻者可治愈,只是影响生产能力,重者丧失生产能力,致残淘汰,直接影响奶业的生产。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特推荐近年来在兽医临床中治疗奶牛产后麻痹症所使用的传统古方"补阳还五汤",以供大家验证,并愿与同道就此类病的治疗进行探讨。
1 药方出处及组成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1.1 处方及加减 黄芪500g、当归尾45g、赤芍45g、地龙30g、川芎30g、桃仁30g、红花30g、红糖250g,水煮候温灌服。偏寒者,可加熟附子、肉桂以温阳散寒;脾胃虚弱者,可加党参、茯苓、白术以补脾益气;卧地日久,症状较重的,可加全蝎、蜈蚣、僵蚕、白附子以温经活络;心气虚寒者,可加入麦门冬、五味子、党参以补气生脉。
1.2 方解 上方用于奶牛产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的卧地不起之症。奶牛产后,阳气亏虚,气血阻滞于半身,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养,故见后躯麻痹,卧地难起。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气旺则血行,为君药;臣以当归补血活血,祛瘀生新,川芎活血行气,桃仁活血祛瘀,赤芍活血和营;佐以红花、地龙以祛瘀通络。合而用之,可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症自可渐愈。
2 典型病例
2004年4月,陕县莱元乡北阳村秦某一头5岁黑白花奶牛,因胎位不正而难产,产程过长,死胎取出后卧地不起。当地兽医曾采取补充钙、糖及能量合剂,并配合抗菌消炎药物治疗5天后不见效,后邀余诊治。临床症状:营养中等,被毛不整,可视黏膜黄染,舌黄腻,舌质软绵,口津滑利,脉滑。驱赶不能起立,牛虽想起但后驱难动,用16号针头刺两后腿末梢,反应迟钝。
综合分析,因产程较长,生产时感受寒湿,加之生产后气血亏虚,终至寒凝血滞,筋脉失养,脉络瘀阻,卧地难起,属比较典型的产后麻痹症,治宜补气、活血、通络。
方药:黄芪500g、当归尾50g、肉桂50g、炮姜50g、赤芍50g、地龙30g、川芎30g、桃仁30g、红花30g、茵陈100g、红糖250g,水煮候温灌服,1日1剂,连用5剂。
因考虑难产时助产引起后躯神经系统伤害,配合肌肉注射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20mg、维生素B1注射液300mg,配合注射,每日一次,连用5日。
此牛治愈后,产奶情况较好,后追访,次年产一健康母犊,且产奶状况一直正常。
3 经验及体会
该方虽为治疗人医临床中风、半身不遂的常用方,但用于奶牛产后卧地不起(后躯麻痹或产后瘫痪)十分适宜且相当奏效。对于奶牛难产及胎衣不下而施行人工剥离胎衣的奶牛,尤为适用,因该方包含了生化汤(当归、川芎、桃仁、炮姜、甘草)的主要成分,对产后胎衣不离,恶露不尽作用亦良。
临床上用药越早越好,配合西药使用效果更佳,对于低血糖、低血钙等因素引起的,静脉大量输入高糖、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后纠正较快,但补钙时一定要考虑钙磷平衡问题。对于产程长,生产时失血较多的母牛,可以输入706代血浆、氨基酸及维生素C、维生素B1、氯化钾及三磷酸腺苷二钠等。寒冷季节液体加温后输入。瘫痪严重、卧地时间长的奶牛,配合肌注氢溴酸加兰他敏注射液,注射时从小剂量开始,待牛适应后且无不良反应时可加大剂量,一般一次用量10~30mg,一日一次。可配合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
实践证明,该方对于黄牛后躯麻痹、犬后躯麻痹亦十分有效,曾有一宠物犬患后躯麻痹2个月后,连服本方30剂而愈,临床使用时注意辨证施治,并根据畜体大小灵活使用药量。若奶牛卧地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饲养管理并使用吊带人工协助吊起后躯,迫使其起卧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