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山地雏鸡的成活率
344
切换pc版
    培育好山地雏鸡是关系到散养山地鸡成败的关键,近年来,我们结合具体情况,在养鸡户中采用山地雏鸡适时脱温综合技术措施,使雏鸡成活率由应用前的95%上升到98%以上。主要是:  

  1、规范脱温室的建设脱温室要保暖、干燥、通风。为节约成本,可利用闲置房舍改造扩建或新建脱温室,面积和规模视饲养量和地势而定。室内设脱温床,以双列式为宜,便于操作,用废旧木材或角钢等做成2-3层筐架,用塑网或钢网扎成床,层与层之间用塑料纸或玻纤瓦隔开接粪。采用蜂窝煤炉或地面设烟道进行加温,并排出有毒有害气体。  

  2、检查设施,清洗消毒检查安装好供温、供电和供水等各种设施。进雏前1周将脱温舍预热,使室内温度达到32℃-35℃,相对湿度60%-70%;把舍内彻底清扫干净后,地面、墙壁用2%-3%自然火碱喷洒消毒,门窗和脱温设施等用3%来苏儿喷洒,待干后用火焰灯再仔细喷烧1次。关闭门窗,用福尔马林40毫升/立方米和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的比例混合,经24小时熏蒸消毒,消毒药要交替更换。  

  3、选择健康的幼雏,妥善运输山地雏鸡要选择羽毛整洁,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而有弹性,及早环收缩良好,眼大有神,叫声宏亮清脆,活泼好动有力的。雏鸡挑选好后,要及时运输,运输途中,要勤检查,防止挤压、闷热、受冻造成伤亡或继发疾病。在运输前先饮5%的糖水和1%葡萄糖水,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抗生素,以减少应激。  

  4、合理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是决定雏鸡成活率高低的关键条件。适宜温度和湿度有利于卵黄的吸收,育雏第1周温度应控制在32℃-35℃,以后每周下降2℃-3℃,直到降至18℃-22℃时保持相对稳定,温度不能忽高忽低,全天的温差不能超过3℃,夜间温度应比白天高1℃-2℃。脱温室温度适宜时,雏鸡活泼好动,分布均匀,食欲良好,粪便正常,叫声轻快,休息安宁。温度高时,雏鸡翅膀展开,张口喘气,不爱吃食,抢水喝,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消化不良,啄癖等;温度低时,鸡羽毛蓬乱,懒动,挤在一起叽叽叫,喂料时不敢外出吃食,易造成雏鸡生长受阻,白痢杆菌爆发,扎堆压死等不良后果。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调节舍内湿度,前10天育雏舍的相对湿度可保持在60%-70%,以后50%-60%即可,湿度过低,易引起雏鸡脱水死亡。  

  5、先饮水,后开食饮水可于开食前或开食同时进行,切忌不能先喂料后饮水。雏鸡经长途运输运到脱温室后应立即放入脱温床,休息1小时左右后,应先饮水,第1次饮水中加0.01%的高锰酸钾,以后每周1次,这样既有利于消化道消毒,又可补充一些锰。前7天必须供给与室温一致的清洁温开水,要清洁、充足,保证每只鸡都能饮到水,饮水1-2小时后再开食,用玉米面蒸至半熟后均匀撒在资料布或报纸上开食,便于胎粪的排出,2天后逐步过渡到雏鸡全价饲料,并加适量的电解质多维、红糖和抗菌药。3天后逐步过渡到食槽和食盘饲喂。喂料要少喂勤添,每天6-8次。  

  6、合理的光照和密度光照既帮助雏鸡熟悉环境、觅食和饮水,又可提高雏鸡的生活力,刺激食欲,促进生长和生殖机能。雏鸡1周内采用24小时光照,用60瓦以上的灯泡,光照强度以26瓦/立方米为宜;第2周开始采用19-23小时的光照,光照强度以13瓦/立方米为宜,亮度以能看到采食即可;3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要避免光线过强引起啄癖。饲养密度对生长发育影响很大,一般1周内的饲养密度30-50只/立方米,2周内30-40只/立方米,3周以后20-25只/立方米为宜,实际操作时还要根据鸡舍的结构、饲养方式、季节变化和鸡的品种等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7、狠抓疫病防治工作除加强饲养管理、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夏天灭蚊灭蝇外,还应根据鸡群情况给雏鸡适当投预防药物。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1日龄用新威灵+支倍灵+百倍疫苗滴眼;10日龄用新城疫+传支H120疫苗滴眼;14日龄用法氏囊B37疫苗滴口、鸡痘疫苗刺翅;21日龄新城疫+传支H52疫苗滴眼。出雏后42、65日龄还要进行新+传二联四价疫苗饮水。最好通过抗体监测结果确定首免和再免时间,确保雏鸡处于高水平的免疫状态,使雏对外开放健康生长。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