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法氏囊病(IBD,又称甘保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一)病原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有2个血清型,I型对鸡有致病力,对火鸡无致病力。Ⅱ型对鸡和火鸡均没有致病力。从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看,存在传染性法氏囊病毒超强毒株 (vvIBDV),造成免疫鸡群仍暴发流行传染性法氏囊病,且发病率高(>90%),死亡率高(>30%),病变严重,法氏囊呈紫葡萄色。
(二)流行病学
1.鸡对本病最易感。主要浸害2~15周龄的鸡,其中以3~6周龄多发。
2.本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通过病毒污染过的各种媒介物(粪便、尘土、饲料、饮水、器具、垫料、鸡舍设备、人员衣鞋、昆虫等)传播。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入。也可经呼吸道、眼结膜感染。
3.在流行病学上,本病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潜伏”期短(1~5天),病程1周左右,感染后第三天开始死亡,4~6天达到高峰,后渐减少,8~9天即停息。病死率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50%,如有鸡新城疫等病并发,死亡率会增加。本病来得急,发病率高,死亡集中在很短的几天之内,而且以后每批雏鸡都可感染发病是其流行特点。
(三)临床症状 本病的特征是幼、中雏鸡突然发病,呈现衰弱状态。病鸡初可见啄自己泄殖腔周围的现象,随后病鸡排白色水样稀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嗉囔中充满液体。有的在死前呈现拒食、步态不稳和震颤。3周龄以下雏鸡感染时,一般症状严重,并可出现永久性的免疫抑制现象。3~8周龄鸡感染时,往往导致暂时性免疫抑制。
(四)剖检病变 病死鸡尸体通常见脱水,皮肤干燥,眼球下陷,在大腿及胸肌有条状或斑状出血;在腺胃黏膜或腺胃和肌胃交界处黏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盲肠扁桃体肿大,并有出血点;有的肝脏肿胀或有坏死点,有的脾脏肿大;肾脏肿大,常见尿酸盐沉积,颜色灰白,使肾脏呈花斑状。 最显著的病变是在法氏囊。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水肿明显,呈胶冻样,外观呈黄色。剪开囊腔可见黏膜都呈弥散性出血,囊腔中有多量紫红色果酱样。病程长者可见有坏死的黄色干酪样或奶油样物。在发病死亡较高的发病群中,病死鸡的法氏囊的变化严重。法氏囊严重出血,呈紫黑色,似紫葡萄状。切开法氏囊可见囊壁增厚,囊内有紫红色分泌物,整个法氏囊出血。感染初期(2~3天)法氏囊肿大,1周左右开始萎缩,如蜡黄颜色,到12天后只有正常体积的1/3~1/2,死亡鸡的法氏囊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