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需肥种类:大豆生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有17种。据分析,籽粒产量为4000kg/ha.,植株总干重(包括根系)约8800kg。其化学成分为:碳3920kg、氢500kg。氧3700kg、氮260kg了,磷34kg、钾125kg、钙90kg、镁40kg、硫28kg以及少量的氯、铁、锰、锌、铜、硼、钼和钴等。占总含量90%以上的碳、氢、氧三种元素,是由碳素同化作用和吸收水分获得的。氮素来源:一是根从土壤吸收的化合态氮;二是大豆根瘤菌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其余13种元素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大豆对氮、磷、钾的需要量较大,生产上必须施肥给以补充。
1、氮素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质的原料,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是高产中的决定因素。大豆缺氮时,外观生长缓慢,分枝减少,植株短小,老叶片首先变为黄色。已变黄的叶子如及时施给氮肥,即恢复正常绿色。大豆所需氮素有1/4-2/3是从根瘤菌共生固氮中获得的。为获得高产,只靠根瘤菌供应是不够的,其余的还需从土壤中获得。每100g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在5mg以上时,施氮增产效果不显著:3mg左右时,施氮增产显著。
2、 磷也是大豆形成新器官和生成籽粒蛋白质所必需,并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大豆脂肪合成和分解需要磷。磷在大豆植株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促进早熟和根瘤的发育。大豆植株早期缺磷时叶色深绿,以后在底部叶的叶脉间失绿,最后叶脉也呈现缺绿,开花后叶上有棕色斑点,严重缺磷时,茎变为红色,根呈棕色。在各类土壤中施用磷肥均有增产效果,但肥效与土壤肥力基础及施用方法等有密切关系。一般每100g土壤中含速效磷6mg以上时,施磷增产效果小;含1-2mg时,增产显著。
3、钾与碳水化合物运转有关,对气开放有特殊作用。植株缺钾时会延迟大豆的成熟,降低籽粒的质量。钾的流动性很强,易从较老的组织转移到根和芽的生长点。大豆缺钾时植株下层叶的小叶边缘出现不整形的黄斑,叶中心部分仍为深色,叶尖及叶缘黄色部分并逐渐向内发展,叶片脉间凸起、皱缩,叶片前端向下卷曲,最后变成棕色而枯死。每100g土壤中有效钾含量低于5mg时,施钾肥有明显增产效果。
二、需肥规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过程相一致,幼株吸收养分的速率慢,开花期以后增快,植株开始衰老,吸收速率降低。无限结荚习性品种从盛花期到鼓粒期平均每棵植株每天积累氮、磷、钾的量分别为每公顷4.5kg、0.4kg和1.5kg。在籽粒开始形成以前,植株已吸收60%的氮,55%的磷和60%的钾。大豆花芽分化后,才从土壤中吸收钼,鼓粒期根系和荚壳中的钼向籽粒中转移,并积累。
1、 苗期至分枝期是大豆营养器官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花芽开始分化时期。此期缺氮、磷、钾任何一种元素,不仅初期生育受到抑制,即使以后恢复正常的营养条件,后期生育也不好。如苗期土壤中有足够的磷,能增加花芽分化的数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以种肥为主,重施磷肥。有机肥料肥效长,且稳定,不仅能满足苗期至分枝期大豆吸收养分的需要,特别是符合大豆生育后期需肥多的要求。在肥沃的土壤中直接施无机氮肥,增产效果不大,甚至多施氮肥会抑制大豆根瘤的生长,降低固氮作用,反而减产。
2、 开花期需氮、磷、钾元素迅速增长。氮、磷、钾总量的2/3是开花期以后吸收的。此时期缺氮和钙则花荚脱落率增高,籽粒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可借助组织分析方法进行营养诊断:开花后期最上层长成叶的氮素含量(占干重)4.0%以下为缺乏,7.0%以上为过剩;磷元素含量0.15%以下为缺乏,0.8%以上为过剩;钾元素含量1.25%以下为缺乏,2.75以上为过剩。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标签:大豆 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