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人员要养好仔猪,必须具备高度的管理责任心,精心饲养,让仔猪在"初生、补料和断奶"三个关键时期得到精心的照料,才能获得最高的成活率、理想的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才能大大地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我们经过反复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63日龄仔猪成活率达97%,平均体重达23.7kg,仔猪平均窝产仔12.2头,全群成活率达96.3%。现将仔猪阶段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1初生期
1.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1.4~1.5kg/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奶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2.5kg/(头?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1.6~3.0kg/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2.8~3.0kg/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1.2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奶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1.2.1接生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1.2.2确保仔猪吃上初乳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1.2.3固定奶头仔猪出生后有自行固定奶头的习性,但是有些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固定不到合适的乳头,往往奶水较多的奶头都被比较强壮的仔猪抢到。因此,要使仔猪生长均匀、全活全壮,必须人为辅助固定奶头。乳猪生下来第一次哺乳之前,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和分娩先后顺序调整固定乳头。一般青年经产母猪所产的仔猪个体差异不大,只要按"先出生者居后"的原则从最后有效乳头向前顺序排列即可。但也有些母猪乳房发育不整齐,仔猪个体差异大,所以要把初生的仔猪按"大个体居后"的原则,并兼顾选择乳房发育较好、奶水较多的奶头予以弱小仔猪固定。顺序排好之后,将奶头与对应的仔猪进行编号,母猪奶头的编号以示意图的方式挂在与栏位对应的墙上,仔猪在背上标记出其对应的乳头号。这样,每次吃奶时都要注意让仔猪与奶头对号入座,坚持3天,固定奶头的工作就基本结束。
1.2.4保温防冻、防压、防病由于仔猪出生时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特别敏感,因此生产中一定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分娩栏舍内应安装好保暖、防暑设备(各地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进行设备调整安装,虽然仔猪的防寒、保暖工作是重点,但不能忽视过高温度的影响)。具体保暖工作中特别要注意7日龄以内仔猪的保暖工作,因外界温度与母猪体内温度相差很大,且7日龄内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极不健全。保温箱温度必须保持32℃左右,以后每周降低2℃,直到22℃。
母猪产后应特别注意保持产房干燥,要勤换垫草,以利保温。同时,由于母猪产后体质相对较弱,体躯大,起卧时极易压死仔猪,因此防压工作必须做好。可将弱小仔猪放入保温箱内,每隔1~1.5小时喂奶一次。垫草宜切成20~30cm的段,以免缠绕仔猪发生意外。此外,还要加强环境消毒,尽量减少小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防发生疾病。仔猪在3日龄时要注射铁硒针剂,防止缺铁性贫血。
1.2.5哺乳母猪的饲养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仔猪的健康。刚出生的仔猪不能吃过浓的母乳,这样会引起拉稀。分娩前三天减少精料喂量,一般在怀孕后期饲喂的基础上降低30%左右。分娩当天必须停止喂料。临产前喂适量盐水,促进水、电解质平衡。分娩后第二天才开始喂料,饲喂量以1kg/天为准。以后每天递增0.25~0.5kg,直到正常采食量。另外,分娩的当天(尤其是炎热的夏天)要给母猪注射抗菌素,防止母猪产道因分娩引起细菌性感染,还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产科病,这是一种已被普遍采用的有效措施。
2补料及诱食期
仔猪生长发育极为迅速,但在获得充分营养物质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从母猪泌乳的规律分析,泌乳的高峰期在产后3~4周左右,随后逐渐下降。在泌乳的高峰期,乳汁的营养都很难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所以要及时补料,这样既能有效防止仔猪腹泻,又可以满足仔猪生长的营养需要,有效提高仔猪的断奶重量。一般采用第5天(常见的是7天)开始诱食、补料。但是补料要注意以下一些基本的环节。
2.1早期诱食初生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是"消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消化机能不完善"。具体体现在:消化器官的体积小、容量小,且机能不完善;胃的容积仅为"旺食"阶段容积的1/20,小肠的长度也只有"旺食"阶段长度的1/5,肠的容积只有"旺食"阶段肠容积的1/50,而且消化腺都没有生长发育成熟,导致消化液分泌困难;初生仔猪胃内只含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且胃底腺不发达,不能产生胃酸,在缺乏胃酸的情况之下,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具有消化蛋白质的能力,只有通过适当的食物刺激,使胃蛋白酶的活性因刺激发生神经反应性变化,才能逐渐增强。
所以,在早期诱食可以促进消化功能增强,但补料时必须考虑所用饲料的成分。现在常用的是人工乳(安佑人工乳的使用比较普遍)。
诱食教槽的方法为:人工乳兑水(冷天使用热水,热天使用凉水)制成10%的奶水,放在一个教槽盘里,以20分钟喝完的量为宜,每天5次以上;另一个教槽盘中投放干料,最好少量多添,以免浪费。在准备好诱食的同时将自动供水设施加高(但要在母猪能够饮用的高度范围),限制仔猪饮水,仔猪渴了自然会饮用配制的奶水,嘴馋时可以舔食干料,坚持5天的时间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以这样的方法,通常15天后小猪即可学会吃料,21天以后可以断奶。
2.2超早期诱食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笔者摸索出一套可行性很强的技术方案。在5日龄时就开始诱食补料,采用自制的合成特细料(人工胃蛋白酶+稀盐酸+复合维生素+以奶粉为主的动物性蛋白+炒香磨成粉的玉米、黄豆等香甜料+糖),诱食的方法步骤和上述方法一样。但在细节上注意一个关键:在刚开始时使用特制料拌成粥状涂抹在仔猪的鼻盘上,强制性地让其接触饲料并体会其味道,每天可以在上午9∶30到下午3∶00之间进行,1小时/次。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超早期诱食,效果非常好,小猪在12天后即学会吃料,到18天就可断奶。断奶时的仔猪重量大多在5.5~6.0kg之间,完全达到了断奶的要求,为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进行了14日龄超早期隔离断奶试验,并取得了成功。但是,超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因为过早断奶,母猪还处于乳汁分泌的高峰期,这样会使母猪发生乳房炎的可能性增大,也会影响下一个哺乳期的乳汁分泌,在这些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之前,还没有推广使用此方法。
3断奶、保育期
3.1断奶仔猪体重在5.0kg以上(最好在5.5~6.0kg之间),且完全学会吃料即满足了断奶的要求。断奶之前要留意当地天气预报,尽可能选择晴天或无气温突变的日子进行断奶。确定断奶日期后,前3天必须减少母猪的采食量,这样不仅可以让仔猪提前适应干料(因母猪采食量减少之后,仔猪在奶水不够的情况之下就会增加干料的采食量,达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促进母猪提早发情。
断奶的具体方法有逐渐断奶、分批断奶、一次性断奶三种。前两种方法的缺点是浪费人力,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现代的全进全出式集约化养猪场为了保证全进全出,都使用一次性断奶的方法。这也是最可取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突然性强,易引起仔猪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因为断奶意味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所以为了减小应激,断奶时采用赶走母猪的方式,尽量减少环境的改变,在这样的措施之下遵循"两维持、三过渡",即尽量维持原圈饲养,维持原来的饲料,做到环境条件、饲料、饲养制度的逐渐过渡。
3.1.1环境的过渡仔猪断奶之后,第一两天会表现非常不安,经常嘶叫寻母,尤其在夜间更甚。为了稳定仔猪的不安情绪,减少应激带来的损失,一般采用不调离原圈、不混群并窝饲养的"原圈培养法",让仔猪在产房留养1周时间。在坚持同窝饲养的同时,可以将各窝中体重过度悬殊(体重相差1kg以上)的弱小仔猪合并在一起单独饲养,提高猪群的均匀度,但是要注意看管,防止争斗过度造成咬伤。1周之后才转人已彻底清洗消毒的保育舍中。采用这样的方法过渡,可以将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最小化。
3.1.2饲料和饲养制度的过渡在留群进行环境过渡的同时,可以进行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断奶后7~10天为饲料和饲喂制度的过渡时期。从断奶后第二天开始,逐渐在仔猪以前饲用的乳猪料中添加小猪料,添加时按比例每天递增;饲喂量也据仔猪的进食情况逐渐增加,开始的饲喂量为自身体重的5%左右,少喂勤添,以5~6次/天为宜,如没有出现因过食而引起的腹泻现象再逐渐添加至自由采食量,这样会获得理想的断奶重。
3.1.3要注意给仔猪供应清洁的饮水,定期检查自动饮水器,防止因饮水不足引起仔猪腹泻或影响仔猪正常的生长发育。此外,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仍然很高,不同体重的猪对温度的要求略有差异,具体可以按断奶仔猪的重量制定保温制度(见表1),但是在确保舍内温度的同时不要忽略贼风的危害。湿度要求控制在65%~75%之间。
3.2保育保育是巩固断奶过渡时期成果的重要阶段,要注意基础设施的维修与更新,饲养管理更是关键所在。
仔猪保育阶段的饲养最好在网床式的保育舍进行,使用网床的优点体现在:仔猪离开地面,减少冬季地面传导散热的热损耗,提高饲养温度;粪、尿、污水可以及时通过漏缝进入粪尿沟,减少仔猪接触污物的机会,保持床面清洁卫生、干燥,能有效遏制仔猪腹泻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仔猪成活率、生长速度、个体均匀度和饲料利用率。验证表明,网床饲养的仔猪(35~70日龄)与地面养育仔猪相比,日增重提高15%,日采食量增加12.6%。但网床饲养要注意密度,每头仔猪以0.3~0.4平方米为宜。
3.3饲养管理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饲喂注意给予足量的饲料,要定时、相对定量,避免浪费,饲喂次数5次/天,在晚上9∶30时饲喂一次,可以明显增加日增重;另外,栏舍定期彻底清洗消毒,平常勤清扫,保持舍内干燥,同时尽可能给予仔猪安静的环境。
4总结讨论
按照以上的操作要求,可以饲养出皮毛光亮、均匀度高的仔猪,可以保证仔猪顺利渡过饲养管理中"初生、补料诱食和断奶"这三个重要阶段,达到提高全群成活率、转群重量的目的。目前我国华东地区已达到全群成活率94.3%,转群平均体重23.7kg的生产水平。但是由于现在猪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生产技术指标的提高受硬件限制,所以,解决仔猪在这三方面的管理的问题不单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还联系到生产相关的各因素,需要在相应经济条件支撑下不断完善。目前对仔猪生长较为有利的多点式全进全出工厂化养猪场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有条件建设的情况下,母猪的繁育及仔猪的育成技术将更加完善、成熟。也只有在技术和基本条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指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