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有名鸭仔菜)属雨久花科杂草,一年生沼生或湿生草本。鸭舌草是一种繁殖很强的杂草,一般生于水稻种,在水稻中期仍会有新苗长出。主要分布于广东珠江三角洲。
鸭舌草茎短,有分枝。叶有基生叶和茎生叶之分,基生叶长柄,茎生叶短柄,基部均具叶鞘;鸭舌草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鸭舌草叶柄中部常有一个纺锤形的膨大部分,基部有紫红色的膜质鞘;鸭舌草总状花序,由叶鞘内抽出,有花3-7朵,淡蓝色;种子细小数量多,以种子繁殖。
怎样除去水稻田的鸭舌草?
土壤处理:
60%丁草胺乳油100-125毫升/亩或50%丁草胺乳油120-130毫升/亩。在抛栽秧苗后7-10天或在插植秧苗后5-7天,用药肥法或药土法施药,施药时田里必须有3-4厘米深的水层,施药后保持水层5-7天,再按常规管理。
其他药剂:
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15-20克/亩,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与上述丁草胺相同。
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10-15克/亩,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也与上述丁草胺相同。
10%新得力可湿性粉剂6克/亩,施药方法及注意事项也与上述丁草胺相同。
茎叶处理:
如果在抛栽秧苗后25-30天,或插植秧苗后20-30天,田里长有大量的鸭舌草等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的草苗时,可用72%2甲4氯水剂100-150毫升/亩,兑水30公斤,用喷雾器均匀喷施到草苗上。为提高药效,喷药前1-2天必须排掉田水,喷药后1-2天必须灌水,并保持3-5厘米深的水层5-7天。以后按常规进行水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