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育肥过程中亟需解决问题
393
切换pc版
我国是世界上的养猪大国,猪肉在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有很大比重。但我们的饲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加之我国农村分散的养殖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总体看亟须解决以下问题:

1.改“吊架子”饲喂法为前敞后控式饲喂法“吊架子”饲喂法是指在仔猪期加强营养,到架子猪时控制,后期加强能量饲料的供应,使猪在短期内沉积大量的脂肪。这种饲喂方法增重慢,胴体瘦肉率低,是过去生产脂肪型猪时所采用的方法。而前敞后控式饲喂法是在肥育前期供给充足的养分,达到搭好“架子”的目的;在肥育后期,主要控制高能量、高脂肪的饲料供给,从而使肉猪品质明显提高。

2.改粗料喂养为精料为主、改水喂为干湿喂过去农家往往因地制宜,有什么给猪喂什么,尤其是用泔水、剩饭、菜等喂猪,这样成本虽低,但不能满足猪生长的营养需要,增重缓慢,出栏率极低,有些地方甚至一年只能出栏一次,经济效益低。以精料为主,辅以青绿饲料的饲喂方法,能显著提高全年的出栏率。尽管饲料成本升高,但总体收入却较前者高。此外,用生活泔水喂猪也易感染各种疾病,无形中提高了养猪成本,增加了风险。

稀料喂猪的缺点不仅在于费工费时,且会减少猪消化液分泌,降低酶活性和饲料利用率,影响饲喂效果。实践证明,料水比1:0.5―2,饲料含水量在60%―70%以内效果较好。

3.改喂熟料为生料、改喂粉料为颗粒饲料谷实类饲料煮后会破坏维生素,引起蛋白质变性,降低氨基酸利用率,与生喂相比,可降低10%。青绿饲料熟喂不但会破坏维生素,处理不当还会造成亚硝酸盐中毒。但豆科籽实、马铃薯等应煮熟饲喂,以破坏其所含毒素。另外,熟喂还浪费燃料,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粉状饲料在饲喂时易形成粉尘,增加猪呼吸道感染的概率,此外猪在采食小麦、玉米等粉状料时也易有“黏嘴”的感觉,造成适口性降低,影响生长。颗粒料在增重和饲料转化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粉料,研究证明,颗粒料可使猪每公斤增重减少饲料消耗0.2公斤。

4.去势和出栏国外猪种和本地猪杂交育成的瘦肉型猪性成熟晚,一般饲养到5―6月龄(体重90―100公斤)在性成熟前即可上市,所以一般不要去势。国内猪种性成熟早,肉猪生长期长,正常公母猪都应去势。去势时间农家一般在3月龄后进行,此时猪体大,不易保定,术后易出血和感染,不利于日后肥育。现在多于35日龄左右、体重5―7公斤时进行。但近年来大型猪场也有在仔猪7日龄左右去势的,此法有利于术后恢复。

适时出栏可发挥养猪最佳经济效益,三元杂交猪体重在110公斤以后,日增重明显降低,料肉比升高。因此适宜出栏时间为95―110公斤。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