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花猪
1597
标签 :地理标志;产品;福建 切换pc版

       闽北花猪是福建山区的地方猪种。闽北花猪被毛细、稀、短,头中等大小,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前倾下垂,颈短厚,背腰宽,背多凹陷,腹大下垂,臀宽而稍倾斜。毛色为黑白斑块相间,分布不很一致,有的除四肢、腹下部及尾端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有的胸部、腹部、肩胛部和四肢、尾端均为白色;有的肩部有宽窄不一、两侧相连或不连接的白色环带,俗称“花背甲”。

地域范围

  “闽北花猪”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顺昌县辖区内的所有12个乡(镇、街道)129个行政村,地理坐标: 东经117°29′-118°14′,北纬26°38′-27°121′,东北与建阳、建瓯相邻,东南与南平相依,南与沙县接壤,北与邵武交界,西与将乐毗邻。总保护面积1985平方千米,年养殖规模为5万头,2014年实际年养殖量1.04万头,年量1365吨。

产地环境

      产区位于武夷山和戴云山之间,闽江上游各源流贯其中,属中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20.5℃,最冷月平均气温8℃左右,无霜期约300天,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农作物以水稻、大豆为主,甘薯次之。碎米、米糠等粮食加工副产品和青绿多汁饲料丰富。

品种性能

      据测定,6月龄后备母猪的平均体重为30.59公斤,体长77.16厘米,若饲养粗放,体重、体尺可能都达不到此值。闽北花猪中的母猪一般在产3~4胎后体型才稳定。
      成年母猪平均体重83.90公斤,体长113.00厘米,体高58.70厘米,胸围102.20厘米;成年公猪平均体重78.10公斤,体长110.90厘米,体高63.30厘米,胸围102.40厘米。
      公猪性成熟较早,3月龄左右即有性行为,一般在5~6月龄开始初配。母猪在发情7~8次后,即8月龄、体重40公斤左右开始初次配种。初产母猪平均产仔数为7.5头,经产母猪的平均产仔数为8.77头;每头平均初生重0.66公斤,30日龄窝重为32.02公斤,60日龄断奶窝重为70.8公斤,哺育率达90.30%。
      在青、粗饲料为主的饲养条件下,肥育猪从平均体重8.30公斤开始,至66.30公斤长成,平均日增重212克,每增重1公斤需青料11.63公斤、粗料3.57公斤、精料2.23公斤,约折合5个燕麦饲料单位,在以米汤、剩饭和泔水为主的饲养条件下,增重较快,饲养6个月,体重达75.90公斤,可出栏上市,每增重1公斤消耗精料1.84公斤、青料2.73公斤、粗料1.34公斤,约折3.29个燕麦饲料单位。在不限量饲喂混合饲料(组成为45%稻谷粉、30%麸皮、20%糠饼和5%鱼粉或黄豆粉,另加2%石粉和1%食盐)、上下午各投喂一次青饲料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367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精料4.79公斤、青料1.82公斤,折合4.30个燕麦饲料单位。
      平均体重为61.10公斤的肥育猪,其屠宰率为72.34%,体重为96.60公斤的肥育猪,屠宰率为75.16%,据7头肥猪的屠宰测定,3头平均体重76(74~78)公斤,屠宰率为69.80%,背膘厚5.5厘米,腹脂占胴体重8.9%,后腿占胴体重的26.67%;4头平均体重为100.63(87~111)公斤的肥猪,屠宰率为71.10%,背膘厚6.50厘米,腹脂占胴体重的9.00%,后腿占胴体重的25.93%。[1]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闽北花猪头中等大小,额有深浅、形状不一的皱纹,耳厚前倾下垂,颈短厚、背凹陷、腹大下垂,0多为5-6对;毛色呈现额白、尾白、四肢白“六白”共同特征,类型有乌云盖雪、花背甲、黑白花三种。肌肉色泽玫瑰红,肉质鲜嫩、味道鲜美。2、内在品质指标:闽北花猪肉色2.5—3.5分、大理石纹2.5—3.5分、嫩度18.34—28.57N、肌纤维长径34.69—49.83μm。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闽北花猪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相关标准。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