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集体养猪生产中肉猪育肥水平较低,育肥期长,出栏率低,造成饲料、物资和人力的浪费,影响了收和肉食的供应。为此,中国农林科学院于1974年开始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以下四项成果:
(1)猪的杂种优势利用。在两品种猪杂交中,分别是用长白猪、内江猪、荣昌猪、福州黑猪与北京黑母猪杂交,呈现出杂种优势,杂种一代肉猪体重20~90千克阶段育肥期可缩短9%~16%,日增重可提高9%~19%,精料可节省4%~9%。在三品种猪杂交中,长白猪与“内江×北京”杂交一代母猪杂交,杂种优势明显,猪体重在20~90千克阶段育肥期缩短14%~15%,日增重提高16%~17%,精料消耗量节省8%~9%。
(2)饲喂配合饲料。育肥中因地制宜,搭配青、粗、精料,采用生干料、生湿料或生稠食和另给饮水的办法,有效地缩短了育肥期,一年内可生产两栏肉猪。
(3)断奶仔猪原圈培育30天左右。做到圈舍不变,饲料组成不变,饲养方法不变,饲养人员不变,“四不变”相对的环境稳定,有利于仔猪发育健壮,411头断奶仔猪90日龄时,平均体重达34.12千克,日增重484克,肉料比为1:2.69。
(4)采取上述综合措施,使肉猪在全期饲养中,一直保持较高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养猪商品率和劳动生产率。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肉猪160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体重在20~90千克阶段,日增重748克,肉料比1:3.05,育肥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