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繁育的猪群结构和指标
675
切换pc版
1.猪群结构  

猪群结构是指种猪繁育各层次中种猪的数量,特别是种母猪数量,以便计算所需种公猪数量和能生产出的商品肉猪。合理的猪群结构,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确定商品肉猪杂交方案和生产数量,具体采用哪种杂交方法,应根据已有的猪种资源、猪舍及设备设施条件、市场状况等进行综合判断;二是要考虑包括遗传、环境和管理等在内的各种猪群的结构参数,猪群本身的状况和性能表现,主要包括种猪使用年限、配种方式、公母猪比例、种猪的淘汰更新率、母猪年生产力以及每头母猪年提供的后备种猪数等重要参数。一般地,繁殖母猪数量约占全年出栏生猪总数的6%,种母猪利用5~6胎,优良的个体可利用7~8胎。母猪群合理胎龄结构为1~2胎占生产母猪的30%~35%,3~6胎占60%,7胎以上占5%~10%。种公猪一般利用2~3年。对繁殖性能差、后代体质差的公母猪不能继续留作种用。  在种猪繁育过程中,母猪的规模是关键。采用常规的二元、三元杂交方案时,各层次母猪占母猪总数的比例大致为:核心群占2.5%,扩繁群占11.0%,生产群占86.5%,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2.核心群建立  

规模较大的猪场,可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种猪群,从繁殖母猪群中严格精选体质外貌优秀,繁殖和哺育性能高,后代生长发育较好,年龄在2~3.5岁的作核心种猪群。核心群母猪数应占繁殖母猪总头数的15%~20%。

  3.合理利用  

瘦肉型后备母猪配种年龄为8~9月龄,体重在110~120千克;后备公猪配种年龄为9~10月龄,体重120千克以上,初次配种时进行调教。后备公猪开始配种或采精时,每周以2~3次为宜。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增加次数,至少到1.5岁后方可按成年公猪使用,每天一次,连续使用4~5天休息一天。在自然交配情况下,公母比例为1:30,采用人工授精的公母比例为1∶200~300。

  4.有关指标要求  

后备母猪初胎产合格仔猪7.5头以上,初生窝重9千克以上,经产母猪年产2.2胎以上,每胎产合格仔猪9~12头,初生窝重11~15千克。5周龄断奶重8.5千克以上,70日龄下保育床的体重达25千克以上,产房仔猪死亡率6%以下,保育舍仔猪死亡率3%以下,生长育肥猪死亡率2%以下。母猪连产两胎仔猪数均少于6头的应予淘汰。

  5.其他方面  

各市级(或市管)种猪场和自繁自养的大型种猪场对引进的瘦肉型纯种猪要进行选育,根据各场生产情况,制定出选育良种和配种繁殖计划,对现有种猪群做好提纯复壮的选育工作,不断提高瘦肉猪生产性能。小规模猪场和养猪专业户,为减少制种费用,可直接从杂交制种场引进二元杂交母本和终端父本,生产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或从PIC祖代场引进PIC父母代种猪,生产PIC商品猪。所有种猪都要编号登记,定期鉴定种猪的体质外貌、繁殖性状、后代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等,建立种猪系谱档案和配种繁殖卡等资料,专人保管。各杂交制种场应有计划地隔一定时间从国家级和市级原种场引进种猪,以便更新血统。及时引进种猪是提高猪群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