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毛色遗传
2784
切换pc版
1.全白毛色显性遗传长白猪、约克夏猪等白色猪与其他毛色类型的猪交配,后代均为白色,白毛色对其他毛色及野猪毛色为显性。一般认为,控制长白猪、约克漫猪的上位基因I是A坐位上的基因。长白猪的白色毛对我国大河猪的棕红色呈不完全显性,当长白猪与大河猪紫红色类型杂交,子代出现灰花和白色两类。

2.白环带毛色显性遗传白环带毛色类型的猪(如汉普夏和宁乡猪)与棕红色类型(如杜洛克猪等)和黑毛色类型(如巴克夏猪)猪交配,白环带趋向显性遗传,但白环带对我国的某些黑猪为不完全显性(许振英,1941)。

另外,波中猪和巴克夏猪的六白特征对全黑的中国地方猪种呈隐性遗传。

3.黑毛色显性遗传猪的黑毛色对棕红色基本上是属于显性遗传。因显性强度不同又可分为:

(1)完全显性遗传具有白环带的汉普夏猪黑毛色对棕红色的杜洛克猪是完全显性,我国多数黑猪对棕红色猪呈显性遗传。

(2)不完全显性遗传将有六白特征的巴克夏猪和波中锆与杜洛克猪等交配时,后裔的毛色有红色和黑色斑点,即所谓虎斑毛色(Lush,1921;Warwick,1926)黑毛色对污白毛色呈显性遗传。

4.野猪毛色显性遗传野猪毛色对黑色的巴克夏猪等品种为显性,但与棕红色或其他黑色品种杂交时出现复合毛色。Rebdel(1968)认为野猪色型与巴克夏猪的黑色之间的差异是由于野猪有一个显性基因,这个基因相当于啮齿动物的野灰色基因。

猪的毛色遗传十分复杂,但在许多情况下两种相对毛色类型的遗传,可粗略地看作只有一对等位基因不同。如选育一个白色猪品种,所使用的亲本是中国地方猪种和长白猪,其子一代为全白色,子二代分离出全白色和非白毛类型,其比例仍为3:1。为此,在实际育种工作中可将毛色的遗传看作是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进行处理,这样应用于选种可得到好的效果。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