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橙吸果夜蛾是脐橙生长期间的主要虫害之一,常常导致脐橙局部不转色、腐烂,严重时甚至出现落果问题。该病一般受害率达20%~30%,个别果园高达80%,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因此,了解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至关重要。火爆农资招商网小编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脐橙吸果夜蛾的危害、特征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内容如下:1、危害情况吸果夜蛾种类繁多,其中食好果类主要有鸟嘴壶夜蛾(Oraesia excavata Butl)、落叶夜蛾(Othreisullonica linnaeus)、枯叶夜蛾(Adristyrannus Guen)、嘴壶夜蛾(Oraesia emarginata Guenee)、桥夜蛾(Anomis meslgona Walker),占此类吸果夜蛾总量的90%以上,危害特大[1]。夜蛾成虫昼伏夜出,以成虫夜间为害成熟期和近成熟期的果实,吸食的针孔多处在果实的中下部及脐部边缘,被害处果皮有明显的针眼吸孔,吸孔周围的果皮不转色,吸孔呈褐灰色稍变硬,挑开吸孔可见果皮内有孔穴,内呈海绵状,海绵层大多出现近红色圆圈,或是孔穴周围出现近圆形褐色组织,呈干疤或软腐。几天后沿针眼周围变褐腐烂,果实脱落,或果实未脱落但腐烂的果实感染青霉菌,受害果实感染青霉菌后脱落或挂在树上形成褐色的干腐果。山地脐橙园夜蛾危害与栽培环境和施肥有关,山地果园坡底、山谷较少,通风透光的梯坡面较多,背风面少迎风面多,有机肥用量少的果园危害较轻,有机肥用量多的果园危害较重。2、形态特征吸果夜蛾成虫体长18 mm左右,展翅34~40 mm,头部前胸棕红色,中后胸及腹部褐色,腹面灰白色。成虫口器端部细长而尖锐,角质化,侧面有圆锥状突起,口针平时卷曲于头下,刺吸果实时口针伸长刺入果内[2]。触角丝状,雌虫前翅紫红色,有“N”形花纹,后缘呈缺刻状。雄虫赤褐色,后翅褐色。卵扁球形,乳白色,略具光泽,1~2 d后卵的色泽变灰。幼虫,多数为6龄。蛹,长18~20 mm,宽5~6 mm,红棕色。3、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吸果夜蛾1年发生4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背风向阳的防己科杂草的木防己及汉防己基部或附近杂草丛内越冬,田间世代重叠。吸果夜蛾第1代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发生,主要为害桃李柰等果实;第2代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第3代在8月中旬至10月上旬发生;第4代在9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发生,第3、4代为害脐橙,以10月危害较重。成虫羽化后需要取食果汁补充营养,趋化性强,喜芳香及甜味,果实品质越好,受害越严重。白天多分散于杂草、作物、树干等处,傍晚开始入园危害。10月,17:00虫数出现高峰,4:00开始减少,5:00难以发现。果实成熟期,一般22:00前虫口密度大,0:00后气温下降就陆续飞离。气温13 ℃以下活动减少,当夜间气温降至10 ℃左右时,园内虫口基本绝迹。危害后落果以11—12月最重。吸果夜蛾危害程度与防治时间、防治方法密切相关,不同果园间差异较大,果受害率轻者为0.5%,株受害率最高者达100%,果受害率达85%。可见,防治吸果夜蛾成虫是山地脐橙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4、综合防治措施4.1灯光诱杀利用夜蛾成虫的强烈趋光性,生产上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一般每2 hm2果园安放1盏杀虫灯,将太阳能杀虫灯放置在果园内或果园旁边的山岗或开阔地,以使灯光辐射面积最大为准,灯下放置一个口径60~80 cm的塑料接虫盆,盆内放水高度3~4 cm,并添加少量的机油或触杀型农药,达到灭杀害虫的目的,杀虫效果良好。4.2化学药剂驱除主要采用5.7%百树得,或40%丙溴灵喷施,以其气味驱除吸果夜蛾成虫。秋、冬季(9月上旬至11月下旬),每隔20~25 d喷药保护1次,药液浓度为1 000倍液,施药4~5次即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只须对果实喷药,靠近山边多喷,果园中心部分少喷,以减轻农药残留,利于无公害栽培,同时节省成本,提高果园效益。4.3毒饵诱杀成虫利用吸果夜蛾成虫趋化性,用糖醋液毒饵,按水、红糖、醋、敌百虫的比例为10∶1∶1∶0.1拌成母液装入瓶壁中间剪去1/3的花生牛奶瓶中(花生牛奶瓶底部留高3 cm,剪去瓶壁周长的1/3,两边纵剪3~4 cm向上翻卷呈屋檐状,既能留足夜蛾取食的窗口,又便于收拾死蛾和添加毒饵,防止雨水掺入),悬挂毒饵瓶150~180个/hm2于脐橙树下部诱杀成虫,每隔3~5 d捡拾死蛾1次,7~10 d添加毒饵母液1次,彻底降低虫口基数。4.4套袋在果实近成熟前进行,套袋前要做好锈壁虱等的防治工作,然后实行套袋,防治效果好,但较费工时。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学习更多,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