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细菌性烂眼病的防治技术
351
切换pc版

    细菌性烂眼病又称瞎眼病,是由非01群霍乱弧菌感染引起  虾的眼睛溃烂的疾病,称细菌性烂眼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疾病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一)病原

    非0l群霍乱弧菌,革兰氏阴性弧状杆菌,大小为0.5-0.8微米×1.3-3.0微米,单个,有时连成s形,以极端单鞭毛运动,鞭毛有鞘;菌体无明显色素;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过氧化酶阳性;不产生硫化氢,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精氨酸脱羧反应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反应阳性,脲酶反应阴性,对弧菌抑制剂0/129 (10微克)敏感,不能为01霍乱弧菌多价血清凝集。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菌落呈淡褐色;在tcbs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菌落黄色,直径2-3毫米。该菌喜欢高温、低盐;生长温度范围是15-45℃,5℃不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0-42℃;在淡水及海水中都能生长,可发育的盐度范围是0%-5%,最适为0.5%-2%,在6%氯化钠胨水中生长缓慢,7%氯化钠胨水中不生长。ph在5-10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为7-9。

    (二)流行情况

    本病是河口低盐度养虾的常见病,6-10月均有发生,尤以7-9月高温季节为多见。室内越冬虾中也有发现。病虾大多在1周内死亡,死亡率一般在10%-30%左右,严重者可达80%以上。当养殖密度过高、饲养管理不善、水质恶化、溶氧低,或环境条件(盐度、温度等)突变、虾体受伤或蜕壳时均易患此病。通过接触而感染得病。

    (三)症状

    病虾行动呆滞、翘首、匍匐于池边或水草上,不时浮于水面作无方向的狂游,或漂浮于水面,以自身为轴作旋转翻滚。全身肌肉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白色不透明;眼睛肿胀,由黑色变为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所以称烂眼病、瞎眼病。病虾的血淋巴液稀薄,失去原有的淡蓝色,由透明变为混浊,凝固缓慢,以至不凝固。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用显微镜检查溃烂眼睛及血淋巴液,看到有大量细菌,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3)最后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五)综合预防

    (1)清除池底过多淤泥,经曝晒及冰冻,再进行消毒。
    (2)选购优质、健壮虾苗。尽量避免虾体受伤。
    (3)加强饲养管理,养殖密度适当,种好水草,泼洒光合细菌、玉垒菌等益生菌,保持优良水质及水环境稳定;投喂优质饲料,提高虾的抵抗力。

    (六)治疗方法

    (1)疾病轻时,全池遍洒二氧化氯、水产保护神、伏碘等消毒药1-2次。
    (2)疾病严重时,在外泼消毒药的同时,还必须内服药饲(每千克饲料中加1克复方新诺明),连喂5-7天。
    (3)治愈后隔2天,全池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养殖保”、玉垒菌等益生菌。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