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穴播技术(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研究成功的一项小麦栽培新技术。1992年以来,在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试验推广,667平方米增产一般在30%左右,高的可达100%。1996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现场观摩会,与会专家认为,此项技术是继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地膜玉米之后我国粮食生产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地膜穴播技术的增产原理在于地膜的增温、保墒和促壮作用。一是能延长小麦生育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时间,覆膜小麦播种至出苗0—20厘米地温可增加4℃,促进小麦早出苗。与对照相比,3叶期、5叶期和抽穗期地上绿色叶面积系数分别增加100.4%、186.0%和12.9%,干物质积累分别增加95.0%、114.8%、37.5%。地膜小麦生育期的延长主要表现在挑旗之前,故利于增加小穗数和穗粒数,一般可增加小穗2—3个,穗粒数10粒,同时,地膜小麦分蘖成穗率也明显提高;二是促进了小麦根系的发育。地膜小麦的根量比露地小麦增加30.3%--48.6%,发达的根系促进了小麦养分吸收和健壮生长;三是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数量增加50%以上,加速了土壤养分的转化;四是减少了水分的无效消耗,小麦覆膜后可使无效的棵间蒸发减少l/2--2/3,在水浇田可少灌水1—2次,节水100立方米。同时,地膜小麦的土壤适宜水分下限可比露地小麦降低5%。说明地膜小麦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另外,在春季多雨的年份,地膜小麦又可增加地表径流保护根系,对防止渍害有一定作用。 地膜穴播的技术要点: 一是要选土壤肥力中上等地块。因为地膜麦不易追肥,地膜小麦生长旺盛,土壤肥力差的地块易造成中后期脱肥和叶片早衰。同时地块的墒情要好,杂草要少;二是选择矮秆抗倒、大穗丰产、分蘖力强的品种,为保冬前正常发育:选冬性强的品种;三是整地质量要高。要求地表无土包坑凹,无土块和竖立草梗硬物,以使地膜紧贴地面,保证升温保效果;四是施足底肥。有机肥和氮磷肥全作底肥。667平方米用纯氮10--15千克、五氧化二磷7—10千克,也可留40%--50%氮肥在返青拔节期浇水追施;五是选择质量好的覆膜播种机,选用0.006毫米地膜,拉紧压实;六是播期要比常规推迟10天以上,晚茬麦尽量赶早,667平方米穴数3万左右,每穴7--lO粒,播深3—5厘米;七是加强管理。除地力很差的外,前期应以控为主,防止生长过旺。要合理浇水,在冬前或返青期进行,浇水应小水漫灌,以水分沿膜孔下渗;要适时掏苗,在2—3叶期进行。掏苗要爱护地膜,并在膜孔处少量压土;要喷除草剂后覆膜;生育期间采取人工拔除,也可用黑色膜或除草膜;要搞好药剂拌种.防止地下害虫及根病的发生,要保护好地膜,防止牲畜践踏和风刮。小麦收获后要及时清除废膜,防止污染土壤。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