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日照区“超级稻”选育新途径
262
切换pc版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水稻研究所提出并实施了半矮秆少蘖大穗新株型“超级稻”选育计划,即株高90厘米—100厘米,每穗200粒—250粒,产量800公斤—1000公斤/亩,比现有水稻品种增产30%—5O%。 四川省新津荣贵超级稻研究所从光合潜力分析,认为在成都这样的低日照地区开展“超级优质稻”选育也是能够成功的,1996年10月经新津县科委论证立项,选育工作正式开始。 当前我国水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矮秆多穗型和半矮秆穗粒兼颐型高大品种,产量多年徘徊,无法突破,因而要在“超级优质稻”选育上尽快取得进展,就得另辟蹊径,进行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为主要增产途径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挖掘水稻生产上至今尚未充分表现出来的光合生产的巨大潜力。成都地区水稻生长季4月一9月份的光合潜力可达4002公斤/亩,那么,只需将生物学产量提高到1600公斤一2O00公斤/苗,即仅达到光合潜力的40%—50%,就有希望达到“超级优质稻”选育的产量指标。 因此,该研究所根据多年的育种和栽培实践,在“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的基础上,放宽对植株高度的选择,以“中秆强分蘖大稳育种”和“中高秆强分蘖超大穗育种”作为根本途径。 根据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杨守仁先生等人的研究,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的叶片厚度(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叶色),亚种间杂交种可比亚种内杂交种分别提高50%和30%,具有更强的杂种优势。所以,他们制定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优质稻’”的技术路线。同时,为避免亚种间杂交存在的穗大有余而结实不足,籽粒充实度差等问题,改用籼稻品种与籼粳交育成的具有粳稻血缘的杂交稻强恢复系杂交的方式,作为“利用亚中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优质稻’”的主攻方向。 从1995年起,他们先后采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半矮秆强分蘖类型高产品种二青矮作母本,特优质品种泰华占作父本进行杂交;半矮秆强分蘖类型优质高产品种奇妙香作母本,远地理生态型中秆长穗多粒品种巴西稻作父本进行杂交,并采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矮秆水稻之父”黄耀祥先生创立的快速育种新方法一组群筛法进行选择培育。经过连续3年的选育,终于在1997年一1998年度的南繁中,初步成三个中秆强分蘖偏大穗型优质新材料:青华占1、育华占2和妙巴。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先后配制了四批选育“超级优质稻”的杂交组合。 从1999年—2000年度南繁和2000年当地繁种田中,科研人员分别对第三批和第四批杂交组合种植进行观察,其F1性状表现都与前两批杂交组合相似。这初步印证了“‘超级优质稻’的选育,以大幅度提高生物学产量为增产的主要途径,以‘中秆强分蘖大穗育种’和‘中高秆强分蘖超大穗育种’作为选育的根本途径”的观点和“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选育‘超级优质稻’”的技术路线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切实可行的。 目前他们正采用组群筛选法抓紧进行选育工作。第二批杂交组合中,已成功地选出妙青2、妙青3、妙青4三大优良系统材料,今年有望从妙青2的F5代株系圃中评选出全生育期达155天左右,其他性状基本达到“超级优质稻”育种目标的稳定品系,明年投入生产示范。与此同时,第三批和第四批杂交组合后代的选择工作也正抓紧进行,他们力争在2年一3年内育成全生育期160天一170天或170天一180天,米质达到泰国优质米和泰国香米水平,产量达到900公斤一10O0公斤/苗水平的“超级优质稻”品种,为水稻生产实现跨越口式发展做出贡献。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