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搭乘”高技术
616
切换pc版

“我国专用面粉目前仅10余种,而日本有6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我国马铃薯年产量约5000万吨,在百余个品种中能够加工法式炸薯条的几乎没有。”在11月8日举行的国际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之农产品加工分会上,每位参会中国专家心中的危机不言而喻。 在分会现场,专家讲述肉、蛋、奶、果蔬等农产品在加工、储藏和利用的技术。 “靠过去那种粗放型加工技术不行了,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产品加工也要讲高技术”,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潘教授的研究中,大豆蛋白可制作人造肉、饮料、保健品以及在工业上有广阔应用前景。南京经济研究所的金教授认为,运用化学方法、计算机技术等来控制害虫和防霉,已改变了传统的粮食储存技术。 但是,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专家眼中,数码投像技术也被用来检测食品的质量,以此改变食品产量和加工效率。“粮食中的25%都是营养,要加以综合利用”。 在场专家遗憾地告诉记者,我国农产品加工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也低。据估计,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2000万吨的稻壳等。目前,这些资源不仅开发转化的比例极小,甚至成了环境污染源。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生产企业都从环保和经济效益角度,把农副产品转化成饲料或高附加值产品。如美国利用废弃的柑橘果籽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和纯化果胶质或柠檬酸,已形成规模化生产。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张根旺教授认为,中国粮油加工技术创新能力不高,科技储备不足。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科学储备和技术支撑,如超临界流体萃取、超微粉碎、膜分离等技术应用较少;研究领域经费短缺,特别是农产品精深加工科学研究高精尖人才十分短缺。由此,“美国等国家农产品加工的产值为农业总产值的三倍,美国的食品工业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一产业。而中国农产品的产值仅为农业总产值的1/3,差距是明显的”。 “中国农业要发展,光靠产前来提高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不行了,要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来促进农业资源的转化,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高质量的食品。但要形成产业化,真正见效益,还有个过程。”这是众专家的心声。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