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兔严防魏氏梭菌病
570
切换pc版

兔魏氏梭菌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腹泻病,对养兔业的危害极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001年1月初,广东省东源县某种獭兔场的仔兔发生以拉暗褐色水样稀粪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先后死亡仔兔100余只。经实验室诊断为魏氏梭菌感染。 发病情况 该獭兔场建于1997年,存栏兔1000多只。种兔曾进行过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苗等的常规免疫和寄生虫病的药物预防。2001年1月1—8日,150多只30—40日龄幼兔相继出现水样腹泻。发病急,死亡快,多数发病后1—2天死亡。用痢特灵、喹乙醇、穿心莲、磺胺药等药物治疗,未能控制病情,至1月9日就诊时已死亡幼兔100多只。 临床症状 仅少数病兔排少量稀粪很快死亡,大多表现为急性腹泻,粪便呈暗褐色水样或浆糊状,间或混有粘液、血液,后躯被稀粪污染。腹泻出现后病兔精神高度萎靡,食欲废绝,常拱背倦缩于笼内,触诊腹部胀满,尿液色暗,呈茶色。体温升高,呼吸加快,腹泻出现后,眼球凹陷,迅速脱水,多于1—2日死亡,个别兔可拖至6—7日,但仍因再次腹泻而死亡。 剖检病变 剖检新死仔兔2只,尸体脱水、消瘦。肺气肿,表面有散在出血斑点。胃内充满消化不全的饲草,胃底部粘膜大部分脱落,有出血斑和大小不等的黑色溃疡,此病变透过胃浆膜即可看到,小肠壁薄、透明,十二指肠粘膜弥漫性出血,充满血样稀粪。盲肠与结肠内充满气体和褐色稀粪,膀胱内积有茶色尿液。 实验室诊断 1、直接涂片镜检 采集病死兔小肠内容物和肠粘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均发现大量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呈单个或双链,两端钝圆,有荚膜。 2、细菌分离鉴定 取病死兔肺、肝、淋巴结接种于血液琼脂、麦康凯培养基,37℃分别需氧、厌氧培养24小时,均无细菌生长。将十二指肠内容物加适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热至80℃维持15分钟,取上清液接种于肉汤中,37℃厌氧培养18小时,见肉汤均匀混浊,管底有灰白色沉淀物。将此培养液接种于血液琼脂平板,37℃厌氧培养24小时,形成双溶血环的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灰白色菌落。取该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两端钝圆、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能液化明胶,可还原硝酸盐,产生硫化氢,可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产酸产气,不发酵甘露醇,不产生靛基质。 3、毒素试验 取死亡家兔的小肠内容物用生理盐水制成1:5悬液,离心30分钟,上清液经蔡氏滤器除菌,腹腔注射15—20克于6只健康小白鼠中,0·5毫升/只,另设2只小鼠作正常对照,结果受试小鼠均于注射后24小时内死亡。 4、菌型鉴定 将12小时厌氧培养,离心30分钟,上清液用蔡氏滤器除菌,分别加入等量魏氏梭菌C、D型血清及生理盐水(对照)混匀,37℃温箱中和45分钟,腹腔接种15—20克小鼠,每只0·2毫升,每组4只,观察12小时,分离菌初步鉴定为A型魏氏梭菌。 5、寄生虫粪检 采食病虫死兔小肠部位的新鲜粪便,称重,加入饱和盐水混匀、漂浮,离心30分钟,显微镜检,未见到球虫卵囊。 防治措施 将死兔深埋,病兔隔离治疗,每只肌肉注射红霉素(或卡那霉素)20毫克/公斤体重,每日2次,连用3天,同时口服5%补液盐水溶液3天。对假定的临床健康兔立即紧急接种兔魏氏梭菌A型灭活苗。 对病兔舍和周围环境用3%烧碱溶液彻底消毒,金属笼具用火焰喷灯逐一彻底消毒,水槽、料槽等用0·1%新洁尔灭浸泡、刷洗。 加强兔群的饲养管理,减少精料量,增加青草喂量,以减轻胃肠的消化负担。兔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 讨论与小结 根据综合诊断分析,该场发生的是兔魏氏梭菌感染,发病幼兔的主要症状是拉暗褐色水样稀粪,发病急,死亡快。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后,病情基本得到了控制。 魏氏梭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粪便和消化道内,獭兔尤其是1—3月龄幼兔较易感染。本次发病是由于该场用高蛋白、高能量的乳猪饲料喂兔,造成肠道内菌群失调,加上时值寒冬,天气突然转冷,冷应激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所致。 家兔腹泻病比较普遍,约占总发病的80%左右,病因也较为复杂。在腹泻病多发季节可选用大肠杆菌多价灭活菌苗和魏氏梭菌A型灭活菌苗等进行预防免疫。一旦发病,应及时确诊,查清病源,并采取紧急接种、对症治疗、消毒等综合防治措施。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