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栽法 用瓶子栽培猴头菌是目前比较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管理方便,成功率高,质量也好,主要缺点是用瓶子多,花工大,成本高,而且产量较低。其栽培方法是: 1.栽培季节 应根据猴头菌的生育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从当年九月至次年五月为栽培猴头菌的适宜季节。但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气候各异,应根据当地气象台、站,历年来的温度记录,以及有关气象资料,以便掌握温度变化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栽培季节,在秋季栽培由于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应选择气温在25~27℃。并经一个月后气温会下降到22℃以下时,即可进行栽培。冬季和春季气温一般都不会超过20℃,故随时都可进行栽培,但菌丝生长阶段要求温度较高,应进行保温培养。利用地下室、地道、防空洞等作栽培场所,还可适当延长栽培期。如果有调温调湿设备,可进行周年生长。 2.栽培房的设置和消毒处理 猴头菌的栽培房要求结构严实、通风透光、靠近水源和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坐北朝南的旧房屋,地下室或山洞等场所。若大规模生产最好建立专用栽培房,室内还应有能开关的高低窗口,以便消毒和通风换气,并装有纱窗,阻隔害虫进入。有条件的生产单位,还可安装调温调湿装置和通风换气设备,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利于猴头菌的正常生长发育,为高产、稳产,优质打下基础。 栽培架的设置,即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又能保证良好通风换气和便于操作管理。其排列应与房屋方位垂直,如南北向栽培房,其栽培架应排成东西向,行间朝窗口,避免外面的风直接吹向栽培架。通常采用双行排列或多行排列,每架五层,层距60厘米,架间留走道60~70厘米。 无论哪种栽培房,在栽培前都要严格地进行消毒灭菌。如果这项工作没有搞好,栽培后就易受到杂菌和害虫的为害,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特别是旧栽培房更要严格搞好。具体方法: (1)用5%的石碳酸或10%的来苏儿喷四周墙壁并用漂白液刷洗栽培架,再于地面撤生石灰消毒。 (2)喷800~1000倍乐果或敌敌畏药液,消灭室内潜藏的害虫及虫卵。 (3)用甲醛混合敌敌畏药液熏蒸消毒,在熏蒸前先把地面、墙壁、床架等喷湿,并堵塞好缝隙,以保证熏蒸时密封,提高消毒效果。然后按每百立方米的空间,用甲醛0.5~1公斤,加水五倍,盛于铁锅中,掺入敌敌畏药液100~150毫升,置炉火上加热,关闭门窗,熏蒸24小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4)老栽培房除严格将旧栽培料和场地清理干净外,还应把床架拆洗,泥土地面铺新土,然后再行消毒,以彻底消灭潜藏的杂菌和害虫。 3.培养料的配制 常用的配方有以下几种: (1) 木屑培养料 杂木屑 78% 米糠或麦皮 20% 蔗糖 1% 石膏粉 1% 水适量 (2) 甘蔗渣培养料 碎蔗渣 78% 米糠或麦皮 20% 黄豆粉 1% 石膏粉 1% 水适量 (3) 金刚刺酒渣培养料 金刚刺酒渣 78% 饼粉 10% 麦皮 10% 石膏粉 1% 蔗糖 1% 水适量 (4) 棉籽壳培养料 棉籽壳 78% 米糠或麦皮 20% 蔗糖 1% 石膏粉 1% 水适量 (5) 酒糟培养料 鲜酒糟 78% 麦皮 10% 米糠 9% 石膏粉 1% 蔗糖 1% 硫酸铵 0.7% 磷酸二氢钾 0.2% 硫酸镁 0.1% 水适量 (6) 蔗渣豆腐渣培养料 碎蔗渣 73% 豆腐渣 10%~15% 米糠或麦皮 10%~15% 蔗糖 1% 石膏粉 1% 水适量 按上述各配方的比例称取各原料混合一起,加水拌匀。酸碱度调至PH5.5~6,含水量为65%~70%。然后逐一分装在菌种瓶中,边装边压实,装至瓶肩处压平,洗净瓶壁和瓶口,用布擦干,塞上棉花,包好瓶头即可装入高压锅或蒸笼、土消毒灶灭菌。高压锅加压达1.5公斤/厘米2,保持一小时;蒸笼或土消毒灶在蒸汽上升后保持六小时。 4.接种 灭菌后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将料瓶搬入无菌室或接种箱中,经密闭消毒后,按无菌操作接入一小匙菌种,铺盖瓶面,塞上棉花即可。 5.培养管理 (l)菌丝培养 接种后立即搬到25~28℃条件下培养,管理上主要调节好适宜的温度,保持环境干燥和通风条件,发现杂菌感染及时处理,约经一个月左右菌丝长满全瓶,再移进栽培室。 (2)降温催蕾 菌丝长满后及时搬进栽培室,开始竖放栽培架上,温度控制在15~20℃以内,以低温刺激菌蕾形成。若遇室温过高;可采用空间喷水或早晚、夜间开窗通风降温。 (3)子实体阶段管理 降温催蕾培养一周后,子实体开始形成,应及时拔去棉塞,并将菌瓶一排排卧放在栽培架上。温度控制在22℃以内,最高不超过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5%,如遇气候干燥,可向空间或地面喷水,以增加湿度,促进子实体迅速长大。但不得直接喷水到子实体上,以免引起子实体吸水过多霉烂。同时要注意栽培室的良好通风换气。凡子实体呈球状,不分散,刺短,生长迅速正常,说明通气良好。如果子实体生长缓慢,或长成珊瑚状时,则是通气不良,二氧化碳积累过多造成的,应及时进行通风换气,不然就会影响到猴头菌的产量和质量;一般经过12~15天时间就可采收。 (二)塑料袋栽培法 塑料袋栽培猴头菌,具有生长周期短、朵大、产量高、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益高等特点。一般条件适宜,从接种至子实体形成只需15~20天,每朵鲜重130~150克,最大朵达300多克。管理得当可采取2~3批。但塑料袋体积大,灭菌较难,容易感染病虫害。因此,生产上要严格做好培养料的灭菌和栽培室的消毒,并注意调节好温、湿度和改善通风换气条件。具体做法是: l.培养料及其配制同瓶栽法 2.装料打穴 塑料袋制作和装料与银耳袋栽法相同。但由于猴头菌子实体发生快,而且塑料袋各个部位都可长出子实体,故采用双面打穴接种,即在塑料袋的上下两面各打四个接种穴,使接种后菌丝体生长蔓延快,子实体发生集中,数量多,有利于缩短栽培期。若为节省菌种和简便接种操作,也可在塑料袋的一面打四个接种穴,但接种后发菌慢,生产周期相应延长。 3.灭菌接种 由于塑料袋体积大,装料多,灭菌时间要适当延长,一般高压锅灭菌要在1.5公斤/厘米2压力下保持二小时,蒸笼或土消毒灶灭菌要求蒸汽上升后保持8~10小时,闷一夜后取出。由于塑料袋加热后很易粘结在一起,故推叠时不得太挤,以免蒸汽不能透入内部,受热不均匀,造成灭菌不彻底。高压锅灭菌时还要用旧报纸包裹塑料袋,然后装入锅内,以防粘贴锅壁使塑料袋破裂。 灭菌后待料温降到28℃以下时就可搬到接种箱或无菌空中,经消毒,以无菌操作先揭去接种穴上贴封的胶布,用接种铲取出菌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填入接种穴内,轻轻压平,回贴胶布,逐穴逐袋依次接完。 4.菌丝培养 接种后把料袋搬进培养室,排放于栽培架上,在25~28℃条件下培养,使菌丝体迅速恢复生长蔓延。如冬季和初春气温低,可将塑料袋一层层堆叠于栽培架上,用塑料薄膜包紧保温培养。一般经15~18天,接种穴间的菌丝就会互相衔接,虽然这时菌丝体尚未布满全袋,但已有部分原基出现,或在料袋壁上形成瘤状疙瘩,应及时揭去接种穴口的胶布或用消毒小刀刮破出现原基处的薄膜,并用细铁丝绑扎料袋一头,悬挂于栽培架上,每袋相隔20厘米左右以利通风透气和子实体的生长。 5.子实体发生后的管理 将塑料袋悬挂2~3天后,子实体就很快长出,随着子实体不断发育长大,应用小刀环切子实体基部的塑料薄膜,或沿穴边切两条对角钱,子实体长大后能将薄膜自动卷起。这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5~20℃范围内,最高不超过22℃,温度高子实体生长慢。而且易腐烂。但也不能过低,14℃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子实体很难形成。空气相对湿度要保持85%~95%之间,低于70%生长缓慢,子实体易干缩,颜色也变黄。高于95%,加上通气不良,则易造成杂菌污染或子实体霉烂。一般温度适宜,湿度充足,子实体生长快,颜色洁白。另外,保持栽培室的良好通气条件,是子实体健壮生长的保证。通气不良,生长明显受抑制,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一般管理得当,子实体长出12~15天 就能采收,每袋可长子实体2~3批,整个生长周期为50~60 天。 (三)防止产生畸形猴头菌的方法 猴头菌在栽培过程中,常由于通气不良,水分管理不当,或温度过高,湿度偏低等原因,引起子实体发育不良产生畸形。如生长中片面强调湿度,通风透气差,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时,就会不断刺激子实体基部产生分枝,形成珊瑚状,以致不能形成球状子实体,影响产品质量。若遇25℃以上的高温,加上空气湿度低时,则易出现不长菌刺的光秃形子实体。 防止和克服畸形猴头菌的主要办法是: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时,应加强通风透气,促进子实体健壮生长,其症状就能很快消除,对已形成珊瑚状的幼蕾,应立即将它连同表面的一层培养料一起挖去,条件适宜就能长出正常的子实体。产生光秃形于实体时,则要加强水分管理,采用向空间喷雾化水或地面洒水;以降低温度和补充水分。此外,由于菌种传代次数过多,种性退化,产生畸形猴头菌时,应采取提纯复壮,培育优良菌种,提高种性和纯度。 (四)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猴头菌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大多数是由于操作管理粗放,环境卫生差和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引起的。其杂菌主要有青霉、木霉、曲霉、毛霉、根霉等。虫害有螨类、菌蝇和跳虫等。防治上除严格做好培养料的灭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栽培室消毒处理外,栽培管理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栽培室的温、湿度和通气条件。当出现杂菌感染应及时进行处理。瓶栽的瓶面污染杂菌时,应及时把杂菌部位连同培养料挖去,填上新的培养料,重新灭菌接种;若在瓶面出现少量的点状杂菌,用酒精棉或灼烧的铁片烧烫杀灭,然后喷0.2%的多菌灵药液控制。塑料袋局部出现杂菌,可用2%的甲醛和5%的石碳酸混合液注射感染部位以控制蔓延,其未感染部位 仍能正常长出子实体。对于严重污染杂菌的料袋则要及时搬出烧毁,以防孢子扩散蔓延。害虫主要采用敌敌畏药液拌蜂蜜或糖醋麦皮进行诱杀,或用0.4%的敌百虫,0.1%的鱼藤精在每批子实体采收后喷洒防治,也可用1%的敌敌畏和0.2%的乐果喷洒地面和墙脚驱杀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