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鲜产业:保鲜果蔬,保鲜价格
310
切换pc版

保鲜产业落后,每年750亿元果蔬在烂掉 20年前,香蕉曾是北方许多城里人走亲戚的上好礼品;10年前,大多数北京居民还不知芒果、柚子是啥味道。这些年水果生产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我们也吃上了不少从前闻所未闻的水果蔬菜。但另一个惊人的数字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由于保鲜产业落后,每年我国有750亿元的果蔬产值在腐烂中白白损失掉。 我国是世界果蔬生产大国,到2000年底,水果产量6000多万吨,蔬菜近3亿吨,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时,我们每年超过8000万吨的果蔬损失也高居全球榜首。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对50多个国家的调查,发展中国家粮食收获后的平均损失率是10%,果蔬、肉、蛋、奶更高达30%以上,我们国家的损失比例一点也不比这个平均数据乐观。科技人员和果农的辛勤付出没有收获相应的回报:产量是大幅度提高了,果农的收入却没能同比增加。问题的结症在对产后投入重视不够,果蔬保鲜产业太不发达。 目前,我国水果蔬菜的产值主要还是在原产地周边实现,绝大多数以采收以后的原始产品形式出售,实际上,果蔬产品的附加值主要体现在非产地——以距离北京只有50公里的河北省三河市为例,在苹果上市旺季,当地价格是3毛钱左右,而北京至少要卖1块2——更别说北果南运、南果北销的价格差异了。 反季节销售也是增加果蔬附加值的渠道。在水果大省新疆,秋季采收的时候,葡萄收购价每公斤不足两块,五个月以后,冬季葡萄每公斤至少卖六块钱,贮存20吨葡萄,一年就能获利4万元。 广东、云南、福建、四川、海南都是果蔬生产大省,每年有大量产品需要运销北方,特别是海南,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果蔬产业,生产的热带水果在北方市场非常受欢迎,但是因为包装保鲜措施不力,在储存运输中的损失一般都超过20%,远距离销售的价差收入被储运损失蚕食大半。 据了解,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产后投入。在美国,农业总投入只有三成用在采摘前,七成都在产后,它的粮食损失率不到1%,果蔬损失不到5%;美国的农产品产后产值和采摘时自然产值比是3.7∶1,在日本这个比例是2.2∶1,而在我国只有0.38∶1。对这种状况,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一节里,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产品贮运保鲜产业的重要性。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产时的45%~55%。未来十年,果蔬保鲜产业将是一个期待巨大投入和发展的市场。 世界保鲜技术花样翻新  基本技术样式在我国已经具备 实现果蔬的产后附加值,需要在采收以后对果蔬进行商品化处理,保证冷链流通。商品化处理过程是根据果蔬的不同特点和预期上市时间,在采收以后选择分级、挑选、清洗、整理、预冷、药物处理、包装和冷藏等环节,最大限度地保持果蔬的营养价值、新鲜程度和完好外观,减少采收后损失;而冷链流通是指在果蔬储藏、运输的全过程里,保持果蔬新鲜要求的稳定温度、湿度。果蔬商品化处理和冷链流通都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国际上,保鲜技术起步早,发展快,化学保鲜剂、保鲜膜、真空预冷、气调保鲜、辐射保鲜、压力技术保鲜、真空放电保鲜都已经形成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保鲜产业已经规模化。 近年来,保鲜技术更是花样翻新,令人目不暇接。美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种专供水果空运使用的“空调箱”,箱里有一层特制的薄膜,能吸收氧分子,而让氮分子通过,“空调箱”里的氧分子会越来越少,氮的浓度却成倍增加,最高可以达到98%。高浓度的氮气抑制水果呼吸,而氧气缺乏也减缓了水果的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可以食用的保鲜膜也是近几年国际保鲜市场的时尚产品,英国一家公司发明的果蔬保鲜剂是用糖、淀粉、脂肪酸等调制而成的一种乳液,能像喷发胶那样喷涂在水果表面,乳液在水果表面形成一层密封膜,阻止氧气通过,水果不能呼吸,也就达到了保鲜目的。可食用保鲜膜最大的优点是环保、无毒,可以直接食用,因此受到市场欢迎。 我国的水果保鲜技术研究起步比较晚,但由于国家的重视,这些年发展很快。记者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了解到,这个中心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根据多年果蔬储藏实践,已经研究开发了多种果蔬保鲜技术,国际上通行的技术手段在这里基本都已具备,像保鲜剂、保鲜膜和保鲜库,在实际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中心研发的不同品种果蔬防腐保鲜剂能延长几十种果蔬的保鲜期限,其中龙眼等品种的鲜果储存期能够达到4—7个月,好果率在92%以上;果蔬保鲜膜是通过对透过气体的选择、吸附,调节袋内气体成分,达到保鲜果蔬的目的;中心的保鲜膜在许多果农的实际应用中也被证明效果良好;微型保鲜库是这个中心近一两年来推广比较快的一种保鲜技术产品,一座库投资4万元左右,就可以储存2万公斤水果,比较受果农的欢迎。 保鲜技术应用未成规模  急需产业化投入和发展 国家农产品保鲜中心的葡萄保鲜剂一年销量有2亿片,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购买者主要是个体农户。与保鲜剂情况类似,国内其他保鲜技术产品的应用也基本处在一家一户的零散状态,利用成熟技术进行保鲜产业投入的还非常少。这是主要因为我国的果蔬生产和流通还是以专业户为主,产地分散,规模普遍比较小。这种生产方式灵活机动,对促进果蔬流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专业户在果蔬保鲜和储运方面掌握技术程度不同,保鲜效果也就不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鲜技术功能的正常发挥,预期的经济效益无法完全达到。这种一家一户式的保鲜经营缺乏规模效应,影响着果蔬产后价值的实现。 我国果蔬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已经建成了130多个水果生产基地,有近400个名优产品,全国340多个县市的果园面积超过10万亩。但是,到目前为止,水果出口量不足总量的1%,在世界水果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到2%,许多优质水果价格远远低于国际同类产品,一般只是美国的40%、日本的20%。保鲜产业不成规模,保鲜技术应用不稳定,当然会影响果蔬质量,制约市场价格。而在国外,保鲜已经从果蔬生产、销售环节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每年实现着巨额果蔬产后附加值,创造着利润;产业利润又反过来刺激研发投入,不断推进技术发展,形成这一行业的良性循环。 目前,我国这种家庭式的保鲜方式离果蔬附加值的充分实现还有很大差距,保鲜产业有市场,有技术,缺乏的是专门投入和产业化运作。入世以后,国内果蔬市场将是受冲击最大的市场之一,加快保鲜产业投入,使中国果蔬保鲜形成产业规模,让它有充足的实力面对国际竞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