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疫病及其预防
273
切换pc版

1 疫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禽蛋禽肉生产的大国,位居世界第一、第二,由于目前国内市场的消费日趋满足,能否出口应成为制约我国养禽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禽肉生产总量在1200多万吨,出口仅为40多万吨,占总产量3%,由于国外禽肉生产过剩、价格走低、及不食鸡爪等原因,或明或暗的禽肉鸡爪进口达百万吨。探讨我国禽肉禽蛋不能更大份额出口远销的原因,其中,疫病及免疫预防中的问题是主要根源。 加入世贸组织后对禽肉蛋产品的标准必须与国际接轨,欧盟等国家一直认为我国禽肉生产中多种病原指标超过规定标准,1998年日本人认为中国使用了禁用的消毒剂,而联合抵制进口中国肉鸡,到1999年日本卫生厅派另调查后澄清了事实,但出口量仍在下降。 由于泰国多年来在禽病免疫预防上严格按国际标准操作,泰国出口到欧盟的肉鸡达到12万吨,出口的增加振兴了泰国的养鸡业。 2 要想发展养鸡业必须控制重要传染病 2.1 禽沙门氏菌的控制 这是一种严重危害动物和人的细菌性传染病,在国内外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引起消费者极大关注,近年此病在蛋、肉种鸡的父母代都有发展的势头,一些地方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20%有些地方品种鸡的阳性率甚至高达74%。对蛋鸡而言,这些沙门氏菌检验阳性,所产下的蛋中约有20%至30%带有沙门氏菌,在国际食品卫生的检设中是绝对禁止的,因为人们食用这些鸡蛋及用这种蛋制成的蛋制品时,如果蛋黄中的消门氏菌不能被杀灭,可于食后的4至24小时发病,也有的潜伏2至3天发病,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每天3至4次,严重时10次以上,呈黄水样,有时带粘液恶臭,对儿童的危害更加严重,可致儿童出现高热、惊厥、腹泻、呕吐、脱水。 肠炎沙门氏菌(SE)病在国内外的危害十分严重.1989年英国由于嗜菌体A型沙门氏菌引起人类的食物中毒。剩坐英国航空公司的乘客拒绝食用机上提供的禽肉制造的食品,经验查英国养鸡场沙门氏菌阳性鸡增加,大量蛋鸡被淘汰,农业部部长辞职。到1992年英国234个种鸡群淘汰,6000个蛋鸡饲养场关闭.捷克1992年也对149万只沙门氏菌阳性鸡进行了淘汰。瑞士耗资350万瑞士法郎用于淘汰鸡的补偿费。目前,我国尚没有鸡蛋上市的卫生质量要求,但沙门氏的污染率是相当高的。因此,兽医防疫部门要严格对种鸡群的检疫以保证养鸡业的安全生产,并保障广大人民食用无沙门氏菌的禽蛋。 沙门氏菌病对雏鸡和种鸡的危害也十分严重,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 基于上述情况,我国农业部畜牧兽医局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养鸡业的安全生产,严格规定了切实有效净化养鸡场沙门氏菌的综合措施,通过制度的贯彻和检设措施的认真执行,保证了人民的健康和养鸡业的发展,但近年少数养鸡场不认真执行国家的规定,不进行种鸡的沙门氏菌检验,也不淘汰沙门氏菌检验阳性的母鸡,致使带菌种蛋及商品蛋在孵化场及市场上销售,从而严重的危害人、禽的健康和影响出口贸易。 2.2 值得注意的成髓细胞白血病 这是一种侵害肉种鸡的成髓细胞白血病,(myeloidleukosis)也称为骨髓细胞瘤(myelcytomatosis,ML)是一种由有囊膜的白血病病毒(avia leukosis Virus,ALV)所致的传染病,1991年以Payne为首的研究组首先系统的报告,实际上70~80年代英国内鸡群一直有本病的散发.直到1998年后才证实AL病毒是一个新的J亚群。至90年代美国的肉鸡群发病严重,1997年~1998年相当多的肉鸡饲养国都有此病的报道,1998年被称为“成髓细胞白血病的灾难年”。本病危害的严重性:一是垂直传播;二是检疫诊断需要较高费用和严格的技术条件;二是严重的经济损失。 经胚胎感染ALV的致列日龄于10周龄内,平均死亡周龄为20周龄,一般在25周龄至55周龄时发生肉眼可见的病变。种鸡死亡高峰时,每月死亡率达6%,欧洲对363份送检的肉种鸡的ML肿瘤检出率达到58%. 国内崔治中教授研制成功单克隆抗体,不仅可用于ALV-J感染CEF细胞中的抗原检测和鉴定,也可检出感染鸡组织中ALV-J的特异抗原。目前已确诊在国内快大型肉种鸡中存在此病,并有发展的势头,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3 严防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污染鸡群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V)是种以免疫抑制、生长抑制、全身形成慢性肿瘤为特点,由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本病1958年在国外发生后,有不断发展的势头,特别是1974年日本由于使用含REV的鸭胚制造马立克氏病疫苗,在成品中又没有检出此病原的污染,因此,造成全日本国1400多万只鸡感染了本病,1987年再次出现在日本,给日本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上述情况也在美国、澳大利亚、匈牙利、德国都出现过。 本病近年在我国呈发展的趋势,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应用琼脂扩散诊断方法在10省市44个鸡场抽检2650份,检出阳性鸡场17个,阳性率38.6%。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制造及研究禽用活疫苗的单位使用含有REV的受精卵制造禽用活疫苗,特别是通过马立克氏病液氮苗、冻干苗及禽痘疫苗REV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传播面积大、污染严重的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上述疫苗的制苗工艺适合REV生存及扩量繁殖所需的条件;二是上述疫苗通过注射及剌种途径接种雏鸡;三是目前国内多数疫苗生产单位在成品检验中都不对此病毒进行专项检验。 目前预防本病尚无疫苗,因此,淘汰阳性鸡是控制本病毒最有效方法。国家已经三令五申,制造活疫苗必须使用SPF鸡胚,并严格成品中对外源病原中,的REV检验,以保证疫苗不被污染。 2.4 鸡马立克氏病免疫控制的难点 2.4.1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不易被杀灭由于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的阳性鸡终生排毒,因此,当感染鸡体内的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发育成熟后(2~3周),存在于感染鸡脱落的皮屑、髓羽根部,在自然的环境中广泛传播,积存于孵化室、育雏舍内的门窗、顶棚、蛛网、墙缝中的病毒可存活8个月,如果在每次育雏前,不能按照规定的程序(彻底冲洗、有效消毒药认真喷洒,间隔24小时后再冲洗、再消霉)消灭上述环境中的病毒,则养鸡越久必然会使环境中的马立克氏病病毒越积越多,这就加重初生雏鸡早期感染大量病毒的机会。因此,使用再有效的疫苗,也会因早期严重的感染而降低有效疫苗的预防保护率。 2.4.2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具有对初生雏鸡最易感的特点 在高污染的环境中,病毒通过呼吸道进入雏鸡体内,并很快繁殖,这些雏鸡尽管在1日龄接种了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但对这些感染的雏鸡来说,病毒在雏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但对这些感染的雏鸡来说,病毒在雏鸡体内繁殖的速度远远高于疫苗病毒的繁殖速度,就是目前最有效的CV1988/Rispen液氮苗,也需要72小时,如果雏鸡是在一个严重的污染环境中,则病毒可在出壳后的瞬间通过呼吸收道而大量感染雏鸡,并迅速在雏鸡体内繁殖,占领免疫系统,从而抑制了有效疫苗病毒的繁殖,这就是污染严重的鸡场使用再好的疫苗也不能彻底控制马立克氏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