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项被称为"人工植被"的新的治沙技术通过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们认为,该技术与国内已有防沙治沙植被建造技术相比,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操作简便、见效快的特点,既新颖又实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由广州绿能达生态科技研究所研究开发的"人工植被"治沙技术,采用自然界原生植物的根、茎、叶、皮等,农作物的秸秆儿,人、畜、禽类的粪便以及城市生活垃圾为原料,辅以其它配方,经特殊工艺生产出一种具有保水、保肥、固沙、治沙、绿化等多种功能的被状物质,直接覆盖在沙地上,给沙地提供一层保护层。在保护层作用下,植物种子可以在植被上生根、发芽、长绿;浮沙被严实覆盖,不会再移动漂浮;雨水不再直接冲刷裸露的地表,水土不会发生流失;土壤层中的水分与近地表空气被阻隔,防止水分大量蒸发,起到良好的保摘作用。2001年7月,该技术于河北省宣化县进行了100亩的治沙试验。经过两个月的时间,这100亩披上人工植被的沙漠变成了绿色的草原。 绿能达生态研究所所长舒杨介绍,采用人工植被技术,每台设备每天可治沙100亩,植物成活率在90%以上,而成本只有每亩1500元至2000元,比传统的治沙技术每亩节约3000多元。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