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长期的兽医诊断工作过程中,发现许多鸡场爆发甘保罗病(IBD),其原因不是没有进行免疫工作,而是因免疫失败导致该病的发生。如今寒冷潮湿的气候正是最易诱发甘保罗病的时期,现以深圳某饲养黄羽肉鸡的某鸡场为例,结合该病的一些特点,谈谈黄鸡甘保罗病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 一、免疫失败的原因 1、饲养黄鸡密度比较大,鸡舍布局又不合理。该场每平方米养雏鸡40只,中鸡20只。为了便于鸡舍转栏,小鸡舍建在中间,大鸡舍在侧旁,每月进鸡苗4批出栏4批,一个鸡场养着各种天龄的鸡,而且两批鸡之间空栏时间很短,仅约1周时间。这些都给病毒的存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加上兽医防疫制度不够健全,为疾病包括甘保罗病的防疫带来了很大困难。 2、存在的超强毒株或变异株可突破常规IBD疫苗的免疫保护,造成免疫鸡群发生IBD。该场过去IBD比较严重,几乎每批雏鸡都发生一次,有些甚至发生二次或三次,免疫效果很差,为此曾有一段时间干脆不进行疫苗接种,一旦有IBD发生立刻肌注高免蛋黄液。这样IBD病毒的毒力越来越强,为以后IBD的免疫预防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3、疫苗的种类选择不当。疫苗的种类繁多,既有毒力弱的,也有毒力强的,目前常用中等毒力型的疫苗。若毒力太弱则不能突破母源抗体的干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力;毒力太强,又会加速低母源抗体鸡群的发病。 4、疫苗的质量不合格或保存不当。生产IBD疫苗不采用SPF鸡胚,从而影响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更为严重的是传播其他疾病。再者,疫苗的运输贮存不符合规定的温度条件,例如经常停电,因而影响疫苗效价导致免疫失败。 5、免疫龄期与剂量的选择不当。首免的天龄非常重要,过早则免疫反应强度低,过迟则由于母源抗体消失,雏鸡易感染现场病毒而发病。因此,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高低确定首免日龄。通常,疫苗免疫剂量应严格遵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剂量,每只鸡1羽份,在特别的情况下可适当加大剂量,但切勿盲目加大IBD疫苗的免疫剂量,否则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免疫效果。 6、免疫途径选择不当。IBD免疫途径有三种:饮水、滴鼻和注射。在实际生产中,因饮水较方便而常被采用,但下列原因会引起免疫失败:(1)配制疫苗的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或金属离子而降低疫苗的效价。(2)配制的疫苗受太阳光照射,雏鸡不能在30分钟内将含有疫苗的水饮完,以致疫苗的效价下降。(3)饮水器为金属或有毒塑料制品,或饮水器消毒后不冲洗干净,都将影响疫苗效价。(4)饮水位置不充足,使鸡只饮不到疫苗或饮不到足量的疫苗,以致起不到正常的免疫效果。 7、其他疾病的影响。如新城疫、大肠杆菌病等。 二、预防对策 1、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要定期清理杂物、粪便、污水,定期杀虫灭鼠;全场统一严格消毒,减少或消灭存在鸡舍内外病毒,防止雏鸡从母源抗体消失到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这段时间感染IBD病毒。一般情况下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生产区,如有需要则必须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在进鸡苗转栏前要对鸡舍和用具彻底消毒,每月组织饲养员清理杂物、除草和清理水沟,鸡舍周围用石灰消毒一遍。规定每周用0·3%过氧乙酸带鸡消毒二次和用阳光一号消毒剂进行饮水消毒。通过半年的努力,不仅IBD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有效地抑制了霉浆体病和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2、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由于受威程度和母源抗体水平的不同,最好能够对每一群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掌握IBD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寻找最适宜免疫时机,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结合该场以往IBD在雏鸡18—23天龄常发生的情况,制定出免疫程序是9天龄首免,16天龄加强免疫。此后,IBD发病率大大降低,偶尔发生的症状也比前轻微,几乎没有死亡,从而有效地避免了IBD造成的危害,出栏率比以前提高了2%,出栏体重比以前重150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益。 3、选择适当的免疫途径。大部分肉鸡场对于IBD免疫都是采用饮水方法,因为此方法比较省事,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肉鸡场。该场过去雏鸡10天龄时也采用饮水免疫一次,但效果不佳。为了保证均匀免疫,确保免疫效果,该场把9天龄饮水免疫改为滴鼻,16天龄才进行饮水免疫。饮水免疫时,要求在免疫前停水4小时,保证饮水充足,水中加2%脱脂奶粉,同时要求控制好饮水的时间,雏鸡在30分钟内把含有疫苗的水饮完。实践证明,此方法较适宜,所以目前该场一直采用此免疫方法。 4、选择适宜的疫苗和剂量。最好是针对当地的病毒株,选用当地病毒株制成的疫苗免疫效果确实,或根据母源抗体水平高低及雏鸡天龄大小选用弱毒疫苗或中等毒力疫苗。该场采用的是中等毒力疫苗,深圳地区大部分鸡场也是采用此类疫苗,滴鼻用量是1倍、饮水为1·5倍,IBD严重威胁时可以考虑加倍。 5、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使鸡群保持良好健康状况,提高自身抵抗力。有几点尤其要注意:(1)调节好温度寒冷潮湿易诱发IBD,因此要求雏鸡保温温度要均匀,防止白天过高、晚上过低,同时要做好脱温工作和转栏保温工作。(2)药物应激作用。以前该场的球虫病比较严重,所以在育雏期间都有用抗球虫药,因此很易发生IBD,甚至一批鸡还发生几次,针对这种情况,开始使用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鸡球虫疫苗,自此以后不仅控制了球虫病的发生,节省了大笔药费,而且消除了IBD诱发原因。(3)育雏期间消毒。要防止雏鸡在免疫之间感染发病,该场规定育雏期间的各项工作如换水、添料、剪嘴、免疫接种等均由本批的饲养员独立完成,其他人员进入育雏区要严格消毒,这就减少了鸡群接触外界病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