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1年,笔者在执行项目工作过程中,深入农村走访了部分重点养鸡乡、村(户)时发现,市场鸡蛋价格低是造成养鸡亏损的一个方面,但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即有相当一部分规模蛋鸡户在饲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对养殖户来说,即使在市场行情好,鸡蛋价格高的情况下,也很难达到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一遇市场波动,就自动倒闭,没有任何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自己不育雏 部分养鸡户认为育雏技术要求高,工序多,稍不慎,雏鸡就会大量死亡。为方便,自己不育雏,购育雏专业户40—60日龄的鸡,每只8—15元,还认为划算。这里抛开价格不谈,笔者认为养鸡户不在自己鸡场育雏是不可取的。其一是带菌,育雏专业户不可能在一个种鸡场进鸡,一般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鸡场有各自的疾病,这就将多种病集于育雏场。虽然他们每进一批鸡也要对场地消毒,但有些病原体用一般消毒法不可能将其完全杀死。有的育雏专业户同时育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鸡种,若甲鸡带病就会传给乙鸡,引起整个育雏场带病。其二是增加了应激因素,鸡从育雏专业户运到养鸡户,新、旧场地转换,环境改变,途中运输都增加应激因素,使鸡的死亡增大,带来经济损失。 作为养鸡户应该自己育雏,一节约经费,一只鸡3—5元,一个1000只鸡的鸡场仅需几千元。二提高了成活率,自己育雏减少疫病的传播及发生,减少死亡,提高了成活率。育雏鸡的关键有三:一是温度,其最佳标准是雏鸡不张口呼吸不挤压成堆;二是防疫,按免疫程序进行,并在雏鸡料中加一定的药物;三是饲料,按饲养标准配制,并注意质量。 二、自己配饲料 规模蛋鸡户利用自己生产的原料自己配制,自行加工饲料的现象十分普遍。随意购买一些简易的饲料加工设备,没有必要的饲料分析和检测设备,饲料质量的好坏,只能凭借外观感觉和试用的效果来验证。有时由于饲料配方的不合理,各种原料及微量元素添加的不齐备等原因,经常发生营养性疾病,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 因此,建议养鸡户最好使用各厂家生产的全价饲料和浓缩饲料。尤其是浓缩饲料,营养全,价格较合理,使用也方便,养鸡户只需按厂家提供的配方,按比例加入适量的玉米、麸皮等能量饲料即可。这样,既能克服自配料中营养不全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自己生产的粮食和简单的加工设备。 三、圈舍太简陋 大部分养鸡户为了节约资金,在场址的选择和圈舍的建造方面舍不得多投入,没有按要求建造较为规范的鸡舍,而是利用原有的闲旧房屋,稍为改造或是在自家院内花很少的钱搭建简易鸡舍进行养鸡,由于这些旧房屋结构不合理,新建的圈舍又过于简陋,往往在生产中会产生不良的效果,如:冬季保温性能低,舍内阴暗潮湿,采光性能差;夏季舍内空气不流通,又无通风设备,无法进行防暑降温。 因此,圈舍建造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做到合理,尽可能给鸡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圈舍的修建、改建要求夏季有利于通风,降温防暑,冬季能够保暖,使圈舍温度达到产蛋所需的温度,并一定要有良好的采光性能。 四、卫生防疫差 养鸡户的卫生防疫意识较为淡薄,整个鸡群不发病,万事大吉,一旦发病才开始进行预防治疗。平时鸡舍门口不设消毒池,也没有消毒垫,家人、外人不经任何消毒,随意出入鸡舍;发现病鸡不及时淘汰或隔离,致使正常的防疫、免疫工作失败而发生烈性传染病。 因此,要制订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认真监督执行。除按免疫程序做好鸡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外,还要搞好圈舍和周围的清洁卫生。在鸡场的进出口设消毒池(坑),池内消毒药可用鲜石灰或碱水,每7—10天换一次,进出的车辆和人员经过消毒池使其充分消毒。饲养人员在鸡舍内应有工作服和鞋子,进出鸡舍必须更衣换鞋,使病原体不带入鸡舍,同时衣、鞋要定期消毒。 五、环境污染重 在养鸡较集中的乡、村,对四周的环境污染往往较重。鸡粪随意乱堆乱放,夏、秋季蚊蝇溢生,公路两旁污水横流,病死鸡到处乱扔,给鸡病的防治大大增加了难度。 因此,鸡粪、病死鸡一定要妥善处理好。设立化粪池或集粪场将鸡粪统一管理起来进行堆积处理以减少粪便污染。病死鸡要在指定的地点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禁止到处乱扔,防止传染病的传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