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用菌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451
切换pc版

褐腐病 症状:褐腐病又称白腐病、湿泡病等。病菇幼时受侵,无法进行下一步的分化发育,后期则形成不规则的灰白色“疙瘩头”或畸形菇,如菌盖极厚如拳,或菌柄菌盖难以区分等,且在表面着生一层“白毛”,即其病原菌菌丝体,温度在20℃以上时,短短4天~5天的时间,病菇色泽变暗,继之腐败,渗出褐色(酱油状)的液汁,并腐烂、发臭;若棚温低于20℃时,该过程变长,约需7天以上。子实体生长中期受侵时,则在菌盖表面出现褐色病斑,菌柄呈肿胀粗胖状,继之菇体变软,亦渗出暗褐色液滴。切开病菇观察,则发现其内部组织由原白色变为浅白、乌白色,菇体软腐后则变为乌褐色,并发出臭味。 病因:褐腐病病原菌为疣孢霉,该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其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可休眠数年,一般首次侵染主要是厚垣孢子萌发形成的,菇棚内的再度加重侵染、病害蔓延,则主要是病菌孢子通过空气及人体、工具等渠道传播。 防治:清理环境。去年的染病老菇棚重新使用前,可掀去上覆物,铲除一层墙皮后,继之堆上秸秆点火焚烧,然后再重新扣棚,喷洒一遍多甲溶液,其用量为每100平方米菇棚使用多菌灵(50%的多菌灵纯粉,而不是“总有效含量50%的”多菌灵粉剂)1千克、甲醛(36%的原品,如使用含量为5%的分装品,则至少加大用量7倍以上)2千克~4千克,对水80千克左右,均匀喷洒,闷棚2天以后即可启用。发病菇棚可清除病菇,并清理料面,采取昼盖夜开方式使棚温尽量降低,如低于13℃时,可抑制病菌危害。刮除料面0.2厘米~0.3厘米,地毯式喷洒100倍的蘑菇祛病王溶液,可有效抑制或杀死部分病原菌。作为预防性措施,可在菌袋进棚后或播种后,喷洒1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出菇前再加强一次,发病初期可连续喷洒两遍,效果很好。常规药物主要使用单倍波尔多液(生石灰:硫酸铜比例为1:1,加水50份),或者喷施500倍代森锌溶液,但牵涉药物残留问题,应慎重使用。 褐斑病 症状:褐斑病又称干泡病、黑斑病等,早期发病时,可使蘑菇原基不规则发生,畸形发展,侵染幼菇时,可使菌柄或基部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有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呈畸形生长态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状,但菇体不腐烂、无臭味。 病因:褐斑病的病原菌是轮枝霉,该霉菌主要存活于土壤及空气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左右,低于12℃时生活能力很差,基本不表现危害症状,但其分生孢子可粘附于土壤、工具、人体、虫类等任何可以寄附之处,所以,菇棚该病的发生,初发时可能由于土壤中残存的病原孢子和空气中飘浮而来的病原孢子萌发所致,而发病后的迅速蔓延则是通过人体、工具、虫类甚至喷水时溅水所传播的。 防治:菇棚的处理可参考褐腐病。双孢菇生产提倡二次发酵技术;对覆土材料应进行常规杀菌处理,即使用多甲溶液进行喷洒后闷堆处理;菌袋进棚后或鸡腿菇、双孢菇覆土后,地毯式喷洒一遍150倍蘑菇祛病王;发病初期,连续喷洒100倍蘑菇祛病王二次以上;危害比较严重时清理所有病菇,停止用水,通风干燥,将病菇于坑内焚烧,继之清理料面并涂刷5%甲醛或2%蘑菇祛病王;对所有可能带菌的工具、材料等均使用600倍多菌灵溶液洗刷;同时对害虫进行一次彻底杀灭处理,以防虫体带菌进棚。 着色病 症状:幼菇菌盖由灰或灰褐、黑褐色变为局部或全部黄色、焦黄色或瓦蓝色,使子实体生长受抑,长速明显减缓,随着继续发育呈畸形态势生长,或者菌盖皱缩上翘,严重影响商品质量。 病因:低温季节使用煤炉升温时,棚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子实体吸入该类气体后形成短期中毒症状,但菌盖(尤其边缘)变蓝后不易改变。质量不好的塑料棚膜中会有某些不明结构和成份的化学物质,被冷凝水析出后滴落在子实体上,亦可发生该类病害,往往以使菌盖变为黄焦色居多。覆土材料中的某些药残成份、喷雾器中的药物残留、外界某些有害气体的侵入等,也可导致该问题的发生。 防治:由于该病症不是由病原菌所致,所以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找出致病原因后,“对症下药”解决即可,但千万不要盲目使用化学药物,否则可能会发生某些不可测后果。 黄斑病 症状: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浅黄色病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范围及传染其它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而萎缩、死亡。 病因:黄斑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病害,为细菌性病原菌;该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尤其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而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即使温度在15℃左右、但菇棚湿度趋于饱和(100%)且密不透风时,该病亦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基料及菇棚内用水不洁时,如使用湾、塘等死水时,该病的发病率也很高。 防治:加强通风,使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至0.5%以下;降低棚内湿度,尤其在需保温的季节或时间段里,控制空气湿度在85%左右;发病初期,使用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喷洒2次,即可有效抑制;发病中期以后,应摘除病菇,结合清理料面并打扫卫生后,兑制60倍~10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连续喷洒2次~4次,或喷洒100倍漂白粉溶液亦可。但应注意,喷药后封棚1小时~2小时,然后即应加强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软腐病 症状:软腐病又称霜霉病、湿腐病等,主要危害症状为:发病后,菇床上被病菌灰白色菌丝覆盖后,变为暗灰绿色、或暗褐色,食用菌菌丝缺乏氧气和受病菌分泌物侵染而失去活力,此后很难出菇,病害严重危害前发生的子实体则先从基部发病,并向上伸延至菌盖,菌盖初期出现淡褐色大小不一的水渍状病斑,继之即被病菌所覆盖,而后失活、死亡,继而腐烂,手触即倒,如同大白菜发生软腐病后的症状表现。 病因:软腐病的病原菌为树状葡枝霉,该病菌可长期存活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通过覆土材料、水、虫类及人体和空气流动而传播。其分生孢子在20℃左右时的萌发率最高,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与大多数食用菌相仿,因此,当食用菌播种后,在人为调控的适温条件下,也正是葡枝霉菌生长的最佳温度,即同步生长。但该霉菌的最适pH值在3 ̄4之间,且喜较高水分条件,所以,可适当调高基料pH值和降低基料含水率,以达抑制之目的。 防治:菇棚处理可参考前述。加强菇棚通风条件的改善,以尽量降低菌畦或菌墙的表面湿度,尤其在人工喷水后,更需及时通风;将基料pH值调至7左右,对耐碱品种则可调至9左右;发病初期,可见菇床表面有纤细病菌菌丝时,可喷施100倍蘑菇祛病王;病害发生较重时,可在病区撒施少量石灰粉覆盖;大面积发生危害时,可将病菇摘除并清理料面及覆土材料,喷洒100倍蘑菇祛病王后,更换新处理过的覆土材料,然后再喷施1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用以预防病害的发生。 锈斑病 症状:锈斑病又称斑点病,危害症状是在菌盖表面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铁锈色(暗黄红)病斑,病斑边缘整齐,其中间凹陷,斑点干缩后,菌盖裂开,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菌柄上较少染病,偶尔也可顺菌柄方向发生纵向凹陷斑块,但菌褶上基本没有感染。分析认为,水珠聚集在菌盖表面久不散发,该处极可能是病害着生位置,尤其在20℃以上时更是如此。 病因:锈斑病为细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托兰斯假单孢杆菌,该病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各种原辅材料(有机物质)、覆土材料、水中均有其病菌潜伏,在15℃以上、空气湿度大于85%时,病菌即极为活跃,通过人体、空气流动、虫类潜入、工具携带等渠道可广为传播,尤其在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更易诱发该病。 防治措施:菇棚启用前应彻底进行消毒处理,尤其原发病害较重的菇棚,更应按前述菇棚的处理方法严格进行;覆土处理采用多甲溶液喷洒方法即可;采用发酵料栽培时,基料应腐熟均匀;初期发病,喷洒1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即可,亦可喷洒1000倍漂白粉溶液或400倍链霉素溶液;发病较重时,可清除病菇,清理料面,兑制15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连续喷洒2次以上;日常管理时,应保持空气湿度在85%左右,勿使过高,并坚持科学通风,尤其在喷水后,应使菌盖表面水分在1小时内蒸发掉,否则,停留时间过长易诱发该病。 山东省农科院土肥所 曹德宾 山东省农科食用菌研究所 曹令花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