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我省自北向南普降大雨,洪涝灾害严重。据省救灾办统计,截止到7月8日,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2742万亩,成灾1952.67万亩,绝收795.1万亩。由于主降雨带出现在沿淮淮北以及江淮东部地区,主要造成了芝麻、玉米、大豆、山芋、棉花、花生以及瓜类、蔬菜等作物普遍受灾,部分地块绝收。根据省气象台预报,7月9~11日以及13~14日,在沿淮淮北地区还有两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受灾范围、危害程度、绝收面积都将进一步加大,下一步抗灾补、改种任务十分艰巨。根据我委部署,结合农作物受灾情况,我站编写了这组稿件,为广大农民在退水后开展抗灾补、改种工作提供参考,以尽可能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甘薯栽培技术 (一) 甘薯是一种抗灾、避灾、适应性广的作物,可以采取从春甘薯、早栽的夏甘薯剪秧的办法栽插种植,只要加强栽后管理,可获得较好的产量。技术要点如下: 一、栽插方式 为了争取季节,退水后应趁墒栽插,宜水平插,勿直插、斜插。薯苗一般长20~30厘米、6~8个节为好。 二、抢时栽插 一般越早越好,不迟于7月20日。 三、田间管理 1、扶垄。在退水后,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结合田管进行扶垄。 2、追肥。结合扶垄及早追肥,每亩施底肥过磷酸钙和硫酸钾各15公斤。后期追肥应视苗情进行,一般茎叶生长缓慢,叶色发黄的田块应早追尿素4~5公斤,在两棵中间穴施。叶色正常的田块可追施钾肥,或者每亩用膨大素10克,加水75公斤喷施,有利于促进薯块膨大。 3、查苗补苗。甘薯栽后一周内要查苗补苗,保证全苗。 4、中耕除草。一般中耕2~3次,有利于散墒、保墒,除去杂草,促进甘薯生长。 5、清沟排水。要开好田头沟、围沟和腰沟,及时排除田间积水。甘薯不涝渍,后期遇田间积水,会造成烂根和硬心,影响产量和食用口味。 供稿单位:安徽省农技总站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