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对设施渔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防止"一轰而上,一搞就垮"。目前,我国对设施渔业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建立有关温室养殖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还有很大的一段的差距。因此,设施渔业是高效益、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和自然优势,选准养殖对象、养殖设施和开发基地,发挥了当地的自然优势和技术优势。其中产品的市场分析采用的技术路线、生产成及效益分析、经营风险分析(包括敏感性分析和盈亏平衡分析)等必须作到科学、严谨、客观、公正、坚持遵循"没有反对意见不决策"的原则,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 开展市场调查、防止盲目发展。市场是生产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产品要有使用价值、有经济效益,首先必须考虑产品是否有市场。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特种水产品的市场高峰期很短,因此,看准养殖对象后,必须开展规模经营,尽快抢占市场;另一方面,温室育苗设施必须多功能,才能适应市场变化。只有依靠先进的养殖设施、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规模效益、依靠营销手段,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量。 掌握现代化的度量,防止"贪大求洋"和"因陋就简"。国外发展设施渔业,依靠科学技术与严密的社会分工,其养殖设施、仪器装备乃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涌现出一大批世界著名的智能设施渔业企业(包括水族馆),而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目前国外引进的工业化养殖设施在技术上虽然先进,由于设施成本过大过高,用电量较高,而且主要是饲养成品为主,因此不符和中国的国情。但是设施过于简陋,配套不完整,机械化程度低,测控手段差,养殖环境又无法控制,劳动强度较大,养殖密度稀、单产低、使用效率低,导致成本过高,生产风险加大,效益差。为适应21世纪新技术的挑战,我们既要了解设施渔业的现状和学习国外智能化温室的先进技术,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正确定位。 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大资金投入,防止"四面出击"。设施渔业是依靠先进、实用的设施进行养殖生产,因此必须重视养殖设施工程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突破。实践证明,"四面出击,天女散花"的布局,只能是土法上马,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无经济效益可言。 由科研做后盾,联合攻关,防止"固步自封、独家经营"。发展设施渔业是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养殖对象和技术又有地方性,因此不仅有不少技术需要研究、解决,而且即使是成熟的技术,在当地还需要重新组合,并需要产业化。目前,不少项目是单兵作战,由于缺乏多学科的相互渗透,从而跳不出原来的老的框架。为此必须拆除各行业"围墙",冲破学科壁垒,集中有关环境、饵料、育种、病害、养殖、工程、机电自动化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为实现温室育苗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化温室,实行科研、教学、生产单位联合攻关。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渗透,形成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