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莫入误区
478
切换pc版

一、用高毒农药作超低量喷雾。由于超低量喷雾比常规喷雾的药液浓度高,在使用时,只能限于喷洒毒性较低的农药,如马拉硫磷、杀螟松、乐果及菊酯类农药等,并且施药人员必须始终站在上风头的无药行间行走,禁止使用1605、1059、甲胺磷、苏化203等高毒农药作超低量喷雾,以免造成生产性中毒。 二、用颗粒剂农药浸水喷雾。颗粒剂农药的规格、组成等,大都是根据它的防治对象和被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点及施药部位的环境条件研制、生产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专用性、特效性和投放的目标性;当前主要用于地面及地下施药,防治杂草或害虫,不准浸水喷雾。另外,生产颗粒剂的原药多属高毒农药,经过粒化处理后毒性降低,可以增加使用时的安全性;浸水喷雾会使其毒性复归,使用时容易引起施药人员中毒。 三、用可湿性粉剂农药喷粉。可湿性粉剂是在原药中加入一定量的湿润剂和填充料,经机械碾磨或气流粉碎制成的粉状物,与一般粉剂相比,有效成分含量高,流动性差。因此,只能供溶水后配成悬浮液使用,不准作为粉剂直接喷施。 四、高温、大风、阴雨天气施药。一般农药喷施的适宜温度为20--30℃;气温过高,不仅药剂易挥发、分解,影响防治效果,而且还容易引起施药人员中毒。大风天气施药,药剂(特别是粉剂和超低量喷雾时的液剂)易随风飘散,难以到达目标部位,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一般规定,喷粉时,风速不宜超过1米/秒;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5米/秒;超低容量喷雾,风速不宜超过1--3米/秒。此外,多数药剂都不耐雨水冲刷,阴雨天气施药,药剂易被淋湿,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并会造成环境污染。 五、用井水稀释农药。井水中含有大量钙镁物质,用井水稀释农药,会破坏药剂的乳化及悬浮性能,使药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不仅影响防治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药害。 摘自2003年9月25日《农民日报》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