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所致的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和高度致死的传染病。1周龄以内的雏鸭发病死亡率可高达95%,2-3周龄鸭死亡率为50%以下。通常书刊杂志等大多提出种母鸭开产前免疫或雏鸭发病后注射高免血清或痊愈血清,如某种母鸭没有免疫的可在1天龄注射弱毒苗。此种提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在实际中往往涉及层面较多,除了种鸭场以外,还涉及独立性的孵坊场(自己不养鸭,只管孵化),及鸭苗的贩运户、饲养户等4个层次。在饲养户角度看,难以了解种鸭的接种情况及孵化场孵出的雏鸭苗免疫抗体水平,在孵化场及贩运户来看,也难以就雏鸭抗体水平作出承诺。再加上免疫血清县市级兽医站不一定有,如果因此辗转他处求购,恐怕也耽搁了时间。因此在临床防治疾病上,上述方法难免有捉襟见肘之感。虽然病毒性疾病无特效药可治,但是可以利用中西医结合论治的优点发挥效果,以利临床综合应用,故本文拟就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实例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来防治本病,以供商榷。 病例 1、2002年7月12日,双港镇某养鸭户饲养的800只绍兴麻鸭,饲养至10日龄时发病,病鸭精神萎靡,缩颈,颈羽逆立,行动迟缓,眼半闭,不食,发病当天即出现全身性抽搐,头颈后仰,两脚伸直,一旦有痉挛症状,很快死亡。病鸭尚出现拉稀,场地垫料湿烂。开始时曾自投氟哌酸无效,又误以为鸭瘟,结果注射了鸭瘟弱毒疫苗,病性加重,遂于发病第3天前来就诊。 2、2002年10月15日,学校附近某养殖户饲养1050只北京鸭,于3日龄时发病,当天早晨发现鸭只死亡8只,养殖户发现后马上送来诊断,可见病鸭呈角弓反张现象,肛门附近有粪便污染。其他鸭只食欲下降,打堆怕冷,不爱活动,少数鸭出现震颤等症状。 病理剖检及诊断 二户的病死鸭,其病理剖检病变特点相似,均有肝脏肿大,质地柔、脆、色暗或黄色条纹,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点,胆囊肿胀,充满胆汁,皮下组织及可视粘膜有黄染现象,喙端及蹼部暗紫色有瘀血、出血,肾稍肿及充血。根据以上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特征作出初步诊断。用药之后,为了进一步确诊,曾用病鸭的血液,经加庆大霉素处理后,接种于9日龄的鸭胚尿囊腔中,于5天后观察,发现典型的肝病变,故确诊为鸭病毒性肝炎。 防治措施 1、在已发病的情况下,采用的措施是清热解毒,保肝护肝,处方为: (1)清开灵2m×2支(0.08ml/只) 板兰根2ml×10支(0.04ml/只) 辅酶A100u×10支(2u/只) 三磷酸腺苷20mg×8支(0.3mg/只) 聚肌胞2mg×10支(0.04mg/只) 维生素C0.5g×10支(10mg/只) 5%葡萄糖液加至150ml。 以上为500只剂量,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连用2天。 (2)中药茵陈蒿汤加味 茵陈25g,桅子15g,黄芩10g,大黄10g,黄连9g,虎杖15g,茯芩10g,石菖浦15g。 以上也为500只剂量,加水煎服,日服2次,连用3天。 2、饲养场所严格消毒,用百毒杀或碘状等按说明浓度喷洒全栏,喷洒时注意不要喷湿鸭羽毛,以防疾病加重,及时更换垫草,做好禽舍的保温工作。 3、嘱其做好鸭传染肝炎的预防工作,主要内容为: (1)饲养前场地先全面消毒,正确树立卫生意识,不要认为鸭“贱”病少,易饲养就忽视了“防重于治”的思想,消毒药最好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交替使用。 (2)购苗时要细心,仔细询问种鸭的接种情况,特别是近阶段该孵坊雏鸭的健康状况,如果免疫母鸭产蛋期或免疫期(免疫注意一般在临产前进行,故产蛋期与免疫期基本一致)不超出4个月,雏鸭可考虑在10日龄左右进行注射。未经免疫的种鸭群或免疫期已在4个月以上的,其后代即应在1-5日龄皮下注射弱毒疫苗,即可受到保护。最好到正规的种场购买。 (3)有病要早看,不要盲目乱投医。 效果 病例1的鸭只经过治疗存活660只,存活率82.5%;病例2的鸭只存活926只,存活率88.2%,经注射及饮服中药后,2天基本恢复食欲,死亡率很快降低,5天内停止死亡。 讨论 1、鸭病毒性肝炎有三个血清型(即Ⅰ、Ⅱ、Ⅲ型),我国主要鸭肝炎病毒的血清型为Ⅰ型,是否有Ⅱ型尚不可知,据国外研究报道,不同血清型病毒在血清学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无交叉免疫性。因此雏鸭发病后,即使使用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也不一定产生优良的效果,如果是同一血清型,效果肯定好。而注射高免血清或蛋黄次数及注射后能产生多大保护率尚没有确切的数据,临床使用时可根据病情而定。 2、没有人工免疫过的种鸭所产的蛋不一定没有抗体。虽然没有人工免疫,但种鸭可能受到过隐性感染,故种蛋受到天然被动免疫,致使雏鸭的母源抗体存在,并有一定的滴度,因此提出在第1天接种弱毒疫苗的时间准确性值得商讨。另外书刊中提出的注射康复血清之说,纯属理论性的探讨,没有临床上的实际意义。 3、如果雏鸭没有母源抗体,在购买时可以要求孵化场代为注射或自己购进后再注射,一般在1日龄进行接种。 4、从西医治疗观点看,病情严重的属肝性脑病范畴,除特异性免疫疗法以外,主要治疗措施为保肝、解毒等综合措施:从中兽医学观点看,病毒性肝炎症见病起急剧,皮肤粘膜发黄,兼神昏抽搐,角弓反张,烦渴下痢,内脏、皮肤出血,故属急性范畴。病因为湿热内蕴,病机为热毒炽盛,迫使胆汁外溢故发黄;热邪内陷心包则有神经抽搐、角弓反张等症;热盛动血,故有肝表面有大小不等出血点,喙端和爪尖暗紫色;湿热内迫大肠故下痢;热盛下痢则津伤烦渴。治当清热祛湿,开窍醒神。注射剂中,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醒神为主,维生素C及葡萄糖解毒、供能,聚肌胞诱导干扰素生成,三磷酸腺苷,辅酶A提供能量可作治肝炎辅助药。在茵陈蒿汤加味方中,重用茵陈,以其最善清利湿热,退黄,以栀子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引湿热自小便出,黄芩、黄连、大黄配栀子泻火解毒,治一切实热火毒,三焦热盛之症,虎杖活血祛瘀,茯苓利水安神,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药能中的,故能屡效。 5、在病例1中,雏鸭发病日龄迟,死亡率本应较低,但因为病后未及时正确治疗,曾经误诊病情加重故疗效低;而在病例2中,雏鸭发病日龄早,病情本重,治愈率本低,但因畜主及时送诊,及时正确治疗,故疗效高。由此可以看出细心观察、思想高度重视、有病早医的重要性。 6、治疗病毒性肝炎,要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在1-7日龄时,可用单味板兰根100克/500只剂量煎汁饮服预防,既简单又实效。发病后病情轻的可单用处方1.1进行注射,病情重的必须处方1.1和1.2同时使用,不能饮水的需喂服。 浙江省临江市琳山农业技术学校 葛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