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寄生虫病的防治
327
切换pc版

一、牛皮蝇幼虫病 本病是由牛皮蝇和纹皮绳的幼虫寄生在牛的背部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纹皮蝇在牛的前腿蹄踵及颈部垂皮处产卵,而牛皮蝇则在牛的后腿和腰部产卵。卵在1周内孵化,纹皮蝇的幼虫最终到达食管后1/3部分的黏膜下层,牛皮蝇的幼虫则到达胸腰段脊柱的硬脊膜与骨膜之间的硬膜外脂及组织,在该处停留2个多月,发育成成熟的第三期幼虫,从皮肤上形成的小孔钻出,落地化为蛹,经1个月--2个月发育为成虫。 1.症状。临床上,当放牧的牛在草场上乱跑时,就可以看到成年蝇活动的状况。为了躲避成年牛皮蝇,有些牛甚至因受惊而吼叫。另外,明显的症状是在牛背部有“皮病”,有的牛可能仅有一处隆起。 2.防治。①用2%--3%敌百虫溶液涂擦牛体背部,可以杀死皮肤内的幼虫。皮下注射10%敌百虫水溶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0.2毫升。或皮下注射50%乐果酒精溶液,大牛5毫升,小、中牛2毫升--3毫升,都可杀死皮下的第二、三期幼虫。也可口服皮蝇磷,每千克体重100毫克。②用手从皮肤穿孔处挤出幼虫,并将其踩死。③用3%的敌百虫溶液喷洒牛体背部。 二、肝片吸虫病 本病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在牛的肝脏和胆管中而引起营养障碍、贫血、消瘦、水肿、异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虫体如树叶状,新鲜时呈淡红色。虫卵为椭圆形、黄褐色,前端较尖有卵盖,后端钝,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卵胚细胞,靠卵盖的一侧有个卵胚。虫卵随牛粪排出后,在水中孵出毛蚴,钻进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离开螺体,附着于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形成囊蚴。牛吃草或饮水时吞入而感染,幼虫移动到肝脏进入胆管发育为成虫产卵。除牛外,羊、猪、犬、猫等都能感染本病。人有时也可被感染。夏、秋季多发,呈地方性流行。 1.症状。急性型的轻度发热,反应迟钝,腹痛,腹泻,肝脏浊音区扩大,肝部有压痛,有时突然死亡。慢性型的表现为贫血,结膜和口腔黏膜苍白,颌下、胸部及腹下部水肿,食欲不振,被毛无光,消瘦。怀孕母牛有流产情况,产奶量显著减少。 2.预防。①定期驱虫,疫区可在春末冬初各进行一次驱虫。②严格管理粪便,对粪便,特别是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应集中堆积进行生物热处理。③注意饲草和饮水卫生,选择无锥实螺的地方放牧。消灭锥实螺。 3.治疗。①硫双二氯酚(别丁),牛每千克体重40毫克--50毫克,1次投服,有良好效果。②硝氯酚(拜耳----9015),牛每千克体重4毫克--7毫克,1次投服,效果更好,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物。 摘自2003年第9期《农村实用科技》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