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放鱼苗关键技术
238
切换pc版

俗话说:“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到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这期间的鱼种体质壮、鱼鳞紧、适应力强,加之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还免去了并塘越冬带来的诸多麻烦,使鱼种较早得到疏散精养,非常有利于早春生长。但怎样才提高冬放鱼种成活率呢? 1.整修鱼池。对条件较差的池塘必须先行改造,使小池塘、浅水塘、死水塘改成适合鱼种越冬生长的大池塘、深水塘和活水塘。即使池塘条件较好,也要进行必要的检修,放干池水,经太阳暴晒或冰冻后清除过多淤泥,只保留15~20厘米厚淤泥,并铲除杂草,加高加固池埂。 2.清塘培肥。常用的清塘药物主要有生石灰、漂白粉等,尤以生石灰效果最佳,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能增加池中钙质。消毒应选择晴天进行,放掉池中多余水,保持塘中水深5~10厘米,按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生石灰120~150公斤计算出生石灰用量,将其撒布均匀,充分搅动,彻底杀菌消毒。消毒5~7天待药性挥发后,将池水注满,每亩施入150~200公斤腐熟人畜粪作基肥,迅速培肥水质,增加水中生物饵料。 3.选择鱼种。冬放鱼种必须选择种龄相近、规格一致、体质健壮、鳞片完整、鳍条无损、背肌较厚、色泽鲜明、游态活泼、体长12厘米以上的鱼种。入池前,必须用2%~3%食盐水或3%~5%漂白粉液浸洗鱼种15分钟,杀灭体表病原微生物。有条件的鱼种场,还可青鱼、草鱼种免疫注射“出血病灭活疫苗”,18厘米以上每尾注射0.5毫升,18厘米以下每尾注射0.3毫升,可有效控制出血病流行。 4.巧配品种。根据养鱼水域水质、水深和饵料水平不同,确定相适应的放养品种与放养量。草料多的可多养鳊鱼,塘水肥的可多养花白鲢,水底饵料多的可多养鲫、鲤鱼。其具体配搭比例为:吃食鱼与花白鲢按肥水塘20%~30%:70%~80%、一般水域25%~45%:55%~75%、流水或水源充足塘60%~80%:20%~40%;吃食鱼中层与下层鱼比例为55%~65%:35%~45%。 5.加强管理。冬春气温低,鱼种管理要注重“四防”:一防池水过浅鱼种受冻;二防投料过勤污染水质;三防结冰缺氧致鱼窒息而亡;四防水质过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引起泛塘。特别是对冻伤防治非常重要,当水温降到1℃时,鱼类进入麻痹状态,降至零下3℃以下时,草、鲢、鳙鱼等就会冻死,应加深池水或在池塘上面搭塑料棚等办法保温防冻。 摘自:2003.12.26.6版《南方科技报》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