塬坡地带新栽幼林如何防冻害
316
切换pc版

2003年10月,西安市“大绿工程”拉开序幕,此项工程用苗量大,苗木品种多、来源广,加之工程地点多在源坡上,由于塬坡风大、温度较平原地区低,而苗多来源于平源苗圃,其中还有许多南方风景绿化树木,所以重视新栽幼林(经济林、生态林)的寒害及防御,具有重大意义。 一、冻害症状 关中塬坡地带林木的冻害主要有越冬抽条和冻害两种表现。 1、越冬抽条 是冬末春初由于果树根系于≤0℃的低温或冻结状态,而树体上部已经解除冬眠,所吸收的水分不能满足树体上部蒸腾需要而所引起的冬季干旱现象。表现为枝干皱皮、干缩甚至死亡,但皮层仍为绿色。例如2002年秋季雁塔区杜陵塬上栽植的8000多株苦楝,90%多遭受越冬抽条致死;200多亩柿子(高坡上种植的),30%左右越冬抽条致死,但根系还成活,于2003年4—5月份从根部又发芽生长。 2、冻害 越冬期间气温或地温低于果树某器官或某部位所能忍受的温度下限值而引起的冷冻伤害现象。 关中塬坡地带林木冻害主要在根颈或主干部位。根颈部位指树干与根系的连接处,包括嫁接口附近的一段树干,受冻害后表现为皮层变层,轻则局部发生,重则形成黑环,环绕干周,全株死亡。根颈是最易受冻的部位,因其进入休眠期最晚,解除休眠期最早。另外,它位于地表,冬末春初气温变化剧烈时,日温变幅最大,经常有冻融交替现象,因此易受冻害。例如2002年秋季雁塔区杜陵塬上栽植的200多亩柿子,20%左右遭遇根颈冻害。而300多亩在背风相对低洼处栽植的柿子几乎未受冻害。 二、冻害防御技术 1、提高果园管理水平,改进栽培技术,增强果树树体对低温、干旱的抗御能力。 ①选用抗寒优质的品种和优良砧木。 ②以增施磷钾肥为中心,提高越冬前树体营养水平。可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喷布0.3—0.5%硫酸二氢钾或1%的草木灰渗出液,间隔10—15天喷一次,连喷4次。 ③合理修剪 抑制后期生长。重点搞好夏秋季修剪,晚秋进行人工落叶,控制幼树后期生长。 ④及时防治病虫害,保叶、保枝干。防治大青叶蝉是防御越冬抽条的重要措施。 2、树体保护。 ①树干涂白 涂白剂配制:生石灰∶食盐∶水∶大豆面为10∶1∶30∶1的比例经涂白。 ②包扎树体枝干。缠裹塑料薄膜、稻草等。 ③根颈部培土。根颈部是经济林最易遭受冻害的部位,培土高度一般在20—30厘米。 ④秸干覆盖、地膜覆盖。具有保温、防旱、保墒作用,是防御幼树越冬抽条的有效措施。 ⑤灌水。灌封冻水是北方重要的防寒措施。对易发生抽条的树种效果较好。 西安市雁塔区生态园林管理中心 惠密娥 摘自:2004.1.6.7版《陕西科技报》

下附件: 点击下载附件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