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洲禽流感的暴发,使家禽养殖业、禽类产品加工业和禽类贸易深受打击,大批鸡鸭被扑杀,商贸交易及市场销售萧条,家禽业的经济损失巨大。更令人担忧的是,人类被感染及死亡,引发了公共卫生问题。公众不得不关注,我们食用的鸡肉、鸡蛋安全吗?鸡肉、鸡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 我国肉鸡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我国肉鸡生产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农民,除了少数规模养殖场比较规范外,大部分农户的养殖区与居住区或者很近或者交叉,同一院落的现象也很普遍。疫病的流行,导致肉鸡生产成本增高;盲目滥用药物,又导致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造成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和产品出口受阻。 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可能保证饲养的畜禽永远不发病,但必须从预防做起,建立一个良好的规范饲养过程。因此从2000年开始,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在肉鸡养殖业中示范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肉鸡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引入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原理,从肉鸡饲养的生物安全环节入手,推广消毒卫生技术规范、科学的免疫程序、正确用药指南、免疫监测技术和生产全程档案等。通过多项技术的整合、组装、集成,在中小型养殖户(场)中建立一套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疫病防治技术模式,控制药物残留,降低疫病死亡率,提高生产能力,为社会提供安全的鸡肉食品,增加农民收入。 示范推广的主体技术为: 制定并推广生物安全措施。1、建立防疫制度。针对养殖户(场)普遍防疫意识薄弱,防疫措施不健全等情况,制定了一套适用于规模肉鸡饲养户和中小型养鸡场的《肉鸡养殖户卫生防疫规范》、《肉鸡场卫生防疫规范》,并发放到养殖户(场),明确所必备的消毒设施、隔离条件、检疫要点等,建立相应的工作记录、监督和监测记录。2、制定消毒程序。在吸收国内外消毒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肉鸡养殖户(场)常用消毒药使用指南》发放到养殖户(场)。3、完善防疫设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改进防疫条件,添置更新了消毒设备或设施。 制定并推广适用于中小型规模肉鸡养殖的免疫程序。疫苗免疫是规模养殖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开展疫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疫情流行形势和当地的饲养状况,分别研究制定了适用于示范区中小型规模肉鸡养殖户(场)的《肉鸡养殖户(场)推荐免疫程序》,通过培训和示范作用,同时配合疫病监测与免疫抗体监测,对重大疫病的控制与净化起到了良好作用,深受养殖户的欢迎。 制定并推广科学合理的用药指南。为科学合理用药,实施休药期,提高药物使用效率,降低药物残留,经研究和专家论证,制定了《肉鸡常用兽药使用指南》、《肉鸡疫苗使用指南》,筛选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物,特别加强了如大蒜素等无毒、无害、无残留的抗菌添加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药物成本和药物残留。 动物疫病监测技术。根据农业部有关动物疫病监测技术规程,在对疫病流行及防治工作开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肉鸡疫病监测指南》和肉鸡疫病监测方案,并在项目区建立覆盖面广、功能齐全、仪器设备和培训技术达国内先进水平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 肉鸡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项目实施前三年比较,项目区内肉鸡死淘率平均下降3.4个百分点,死淘量降低50.67%。料肉比平均下降5.57%,出栏重平均提高5.93%。通过项目技术规范的实施和技术培训,使养殖农户认识到卫生防疫和药残控制的重要性,同时掌握了卫生防疫基本知识,建立了一套防疫模式,有效地控制了肉鸡疫病发生,规范了兽药、消毒药的使用,使上市鸡肉的病原微生物和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