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效果好
408
切换pc版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20日龄至4月龄的猪、特别是断奶前后的仔猪最易感染;主要特征是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近年来,本病在大、中型猪场较少发生,但在小型猪场和农村养猪户中由于饲养管理欠佳,未免疫或免疫失败而屡见不鲜。对于本病,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进行防治,所以很多地方产生了耐药性。在有关文献的启示下,我们进行患仔猪副伤寒而自然康复猪的血清(以下简称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采集血清用猪的选择  没有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自然感染,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变化和显微镜检查确诊为仔猪副伤寒的猪群中临床症状明显,没有用任何药物治疗过而耐过、体况较好,体温、食欲、排粪均正常,无其他疾病,自然康复10天左右的猪作为采集用猪。  器械:剃刀、剪刀,细胶管,热湿布,盛血器皿,塑料布,100毫升玻璃瓶,玻璃注射器胶盖和冰箱等。  2、血清采集程序、分装与保存  在经过严格消毒的无菌室内,首先将猪保定好,用热湿布控净颈部(手术部位)的污物,剃毛,涂擦5%碘酒、75%酒精消毒,切开皮肤与脂肪,分离组织充分暴露颈静脉,切断颈静脉,用胶管导流或沿盆壁顺流接血;盛满血的器皿用塑料布封盖后,迅速拿到光线较暗的无菌室内(室内温度以20℃左右为宜),斜放静置6-8小时,待血清彻底析出后,用消毒好的玻璃注射器将血清吸出,分装入无菌的100毫升玻璃瓶内,蜡封胶盖,放于冰箱内保存,备用。在-15℃保存,有效期为1年;2℃-8℃保存,有效期为9个月;在10℃-25℃保存,有效期为10天。  3、治疗试验病猪的选择  选用广西贺州市某小型猪场,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相同,未经过仔猪副伤寒疫苗主动免疫,自然发病,经诊断为仔猪副伤寒、65日龄仔猪75头,作参试猪。  4、试验分组与方法  将75头病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25头。第1组肌肉注射康复血清10毫升/头,每天1次,连续2天。第2组交替肌肉注射抗菌素、磺胺类药和退热线,每天2次,连续4天。第3组任其自然。  5、判定标准  治疗12-24小时后,病猪体温开始下降,精神状态明显好转,食欲增多,排粪正常,并在5-10天内完全康复者,则为治疗有效;治疗5-10天后,精神、体温、食欲无好转,病情日趋严重,或已死亡者,判为治疗无效。  治疗结果  1、用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试验结果见表1  从表中可知道,用仔猪副伤寒康复血清治疗仔猪副伤寒的第1组的有效率为92%,死亡率仅为8%;而用药物治疗的第2组,有效率仅为64%,死亡率24%;没有用任何方法治疗的第3组,自然康复率为28%,死亡率60%。第1组比第2组有效率高出28个百分点,死亡率低于16个百分点;第1组比第3组有效率高出64个百分点;死亡率低52个百分点。第1组与第2组、第3组相比,差异都极显著(P〈0.01)。  2、典型病例治疗对比结果  病例1:广西贺州市鹅塘镇某猪场,2002年4月10日从外地购回65-75日龄仔猪304头,已按免疫程序进行猪瘟没苗和猪链球菌菌苗免疫,没有注射过仔猪副伤寒菌苗。进栏第2天,陆续出现病猪,体温40.7℃-41.6℃,肌肉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两耳、鼻盘发绀,耳根、胸前、四肢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或弥慢性湿疹;腹泻,粪便呈灰绿色或酱色,有的带血,恶臭。病死猪剖析,可见大肠发生坏死性炎症,肝症有小米粒大的灰黄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显微镜检查,发现沙门氏杆菌,确诊为仔猪副伤寒。采用2种治疗方法:16栏共202头用康复血清肌注,每天1次,连用2天;8栏102头使用多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分别逐头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4天。结果,前者康复193头,康复率达90.6%,后者康复72头,康复率仅为61.1%。  病例2:广西贺州市八步镇黄某,未注射过仔猪副伤寒疫苗的58头60-65日龄的断奶仔猪,于2002年8月相继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变化及细菌检查,确诊为仔猪副伤寒。因当时冰箱内存放的康复血清量不够,只对35头进行血清治疗,康复32头,康复率91.4%;另外23头采用多种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连续治疗6天,康复14头,康复率60.9%。  

点赏 点赞 0收藏

热门评论
相关百科

您可以给编辑者赏赐一定智农币

×
  • 5智农币
  • 10智农币
  • 25智农币
  • 50智农币
*注意事项:1人民币=100智农币
  当您的智农币不足时将会从您的账号余额中扣除相应金额。